缩略图

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引领

作者

李哲 姚文涛

1. 中共廊坊市委党校 邮编 065000 2. 河北省廊坊市第二十中学 邮编 065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政治引领,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引领的必要性

(一)引领“铸魂”,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共识“凝聚起来”

政治引领对巩固统一战线核心地位,凝聚思想共识与汇聚发展力量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改革开放促使所有制形式,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也显著转型。在传统“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基础上,新的社会阶层逐渐生成并发展,新时代中,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进一步调整,这些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强化其政治引导实现价值整合的需愈加显著,为高效推进这一工作,明确政治立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夯实信仰根基,增强认同感与凝聚力,使他们在思想与行动方向上和共产党保持一致,构建广泛的社会团结,就需相关举措推进其核心内容完成。

( 二) 引领“造形”,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组织起来”

思想是魂,组织是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铸魂”,又要“造形”。一方面,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建立联谊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组织起来。”要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有效“组织起来”。联谊交友是统战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联谊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桥梁纽带,能够将“个体化、原子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起来”。因此,要积极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建设,进一步大力探索联谊网格化工作模式,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归属感”,为统战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群团组织、统战团体等载体作用,注重依托党组织、民主党派组织、社会组织拓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联系面和工作覆盖面,不断创建载体、拓展平台,延伸“手臂”、丰富方式,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踊跃参加统战活动,增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引领“有力”,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正向作用“发挥出来”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强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引领,需要提升政治引领力,才能发挥正向作用。要想做到政治引领“有力”,要在压实工作责任、搭建参政议政平台、选拔人才上下功夫。一是压实工作责任,落实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统战工作中的责任规定,形成覆盖全面、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二是搭建参政议政平台,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参政议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多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要积极搭建参政议政平台,激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热情,畅通政治沟通渠道、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三是建立健全拓宽选人渠道,挖掘、选树、培育一批政治素质好、社会贡献大、参政议政能力强,在所属领域有较大影响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使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加强对新阶层人士政治引领的现实路径

(一) 新阶层人士政治引领需理性适度且常态化

新兴社会阶层来源广泛且个体素质呈现不一,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上表现出强异质性,内部成员在价值立场上分化显著,部分个体认同并拥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宗旨;一些成员虽认可党的基本理念,但对参与政党体系并无意愿;另有群体更倾向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并倾向于质疑现行社会规范;涵盖守法者与极少数违法者,该群体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角色显著,为实现社会整合与治理,需依据其特质实施引导,使其有序融入治理体系。

政治引导的理性化需处理显性表达与隐性融入的平衡,一方面,阐释具体政策时应避免单纯理念灌输或生硬意识形态约束,而要借助生动形式;另一方面,依托多元化媒介达成潜移默化的传播,推动受众在选择中践行政策内容。过程中要防范形式主义和功利倾向,禁止利用引导谋私,实施时需明确认知定位,既不为表面权宜,也不因强化过度引发抵触,要推动规范化常态化发展,确保实践持续深入。

(二)新阶层人士政治引领需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与空洞化倾向

新兴社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且影响力日益增强,这要求开展政治引领工作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实际开展时需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和空洞化倾向。具体实践中应遵循团结,培育,保护与引导的基本原则,将新兴社会阶层视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其特性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政治引领策略,促进其有机融入的过程中,民主与平等理念的渗透尤其需要强化。该群体成员普遍具有开放视野,独立思维及批判性思考能力,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或“命令式”教育方式难以适应需求,采用更具包容性和平等性的方法,可激发其自主探索与成长的内在动力,拓宽新阶层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渠道,搭建多元化参政议政平台,助其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相当必要。 当前新兴社会阶层在价值取向与诉求表达方式呈现出特征,其对权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渠道形成深层需求,现行制度体系若无法构建回应机制以满足合理诉求,可能使该群体转向体制外寻求目标实现渠道,国家安全与执政稳定将存在潜在风险。经济权利视角下法律框架应贯彻统一性原则,宪法已将合法私有财产权纳入保护范畴,但私营企业与个人财产安全在现行法律体系中仍与国有企业存在保障水平差异,市场经济活力的制约与新社会阶层成长的限制都与制度性短板相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重视并解决。

(三)构建有效平台,拓展政治引领途径

统战引导工作的精准与实效要求相关部门依据社会发展现状,构建适配平台并拓宽政治引领渠道,市场经济逐步纵深时,传统政治组织如党派,工会等社团逐步转型,而行业协会,社区组织和自治型团体日益兴起,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这些团体成员集中于私营企业,外资机构及中介组织等新兴经济领域,在团结新社会阶层方面具有优势,科学整合相关资源的潜在价值对完善引导机制有重大意义,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与民间组织依托基层社区开展活动,促进了统战资源的有机整合,为探索创新性引导模式提供了依据与发展契机。 社区统战工作与新兴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协同效应愈加凸显,二者联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于:既有资源与平台优势需充分利用,统战部门又需以真诚态度为新兴群体提供实际支持服务,将解决实际问题贯穿统战工作始终,以此提升整体效能和社会影响力,服务体系可进行相关构建:政策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涵盖精准传递政策动态,辅助科学决策,收集并反馈新兴社会阶层的意见建议;权益保障服务机制,重点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新兴社会阶层的合法权益,整合多方资源提供法律援助支持,充分发挥权益保护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