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高中德育实践新思路
贺伟平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古竹镇古竹中学517465
引言
当前,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其认知体系趋向成熟但尚未完全定型,价值判断能力显著提升却仍具可塑性。在数字化浪潮深刻改变教育生态的背景下,高中生的认知模式、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既面临着信息爆炸带来的认知重构机遇,也承受着多元文化冲击的价值选择压力。
1 数字化时代高中德育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数字化给高中德育带来新的活力,一方面,丰富的数字资源冲破了德育的时空界限,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接触到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榜样事迹之类的优良内容,“学习强国”青少年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里的德育专题,把德育从课堂拓展到课外;另一方面,VR/A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德育场景具备更强的沉浸感和互动性,利用 VR 技术再现长征场景,学生就能“亲身”体会历史事件,加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改良德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数字化也给高中德育带来不少麻烦,网络世界里充斥着零散的信息,错误的价值观甚至是不良内容,这些很容易误导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冲击他们从传统德育中形成的认知,有些学生沉溺于虚拟世界,社交能力变差,责任感减弱之类的状况屡见不鲜,这使得德育变得越发困难,传统德育工作者缺乏数字素养,不能很好地利用数字工具规划德育活动,使得数字化德育推进得十分缓慢。
2 数字化时代高中德育的实践新思路
2.1 多维融合德育资源,构建沉浸式德育场域
数字化时代的德育资源日益丰富多样,但也存在分散、杂乱的问题,高中生面临着海量的信息,难以筛选和辨别出有价值的德育资源,需要教师整合多元化德育资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优质的德育内容,提高德育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为学生推荐优质的德育课程和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并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资源,让学生沉浸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并接受德育熏陶。
2.2 创新数字化德育教学模式以增强互动体验
改变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运用数字技术创建“沉浸式 + 互动式”德育课堂。第一,开展沉浸式德育教学,利用 VR/AR技术营造真实德育场景,比如组织学生戴上VR 眼镜“游览”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在虚拟空间里与历史人物“对话”,把抽象的道德观念变成可感知的体验;第二,推行互动式德育教学,用在线协作平台(像腾讯文档、钉钉群)安排学生做主题讨论、辩论赛、公益项目设计等事情,关于“网络言论自由与责任”这个话题,学生在网上分组搜集事例、写下自己的看法,然后在直播平台上展开辩论,在思维碰撞当中加深对道德准则的认识;第三,采用个性化学习模式,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给学生布置个性化的德育学习任务,按照学生的学业进度自动调节课程难易程度,给予个性化的学习回馈,从而提升德育教学的精准度。
2.3 创新微班会形式,拓展实践育人新路径
传统班会一般时间较长,形式相对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德育效果不佳。微班会时间短、主题明确、形式多样,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德育任务,不给学生增加过多的负担。教师可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要求,确定微班会的主题,设计微班会流程,创新微班会形式,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为例,教师可以精心策划并开展一系列微班会活动,旨在通过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富有教育意义的公益广告视频,以此作为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文明礼貌话题的兴趣。在主题探讨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各种社交场合,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亲身体验并实践文明礼貌的交往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理解文明礼貌的重要性,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行为准则。在活动的最后阶段,即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文明礼貌的关键要点,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所学到的文明礼貌行为。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自编自演关于文明礼貌的小品、情景剧等节目。通过这些幽默风趣的表演,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文明与不文明行为之间的差异,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内化文明礼貌的观念,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2.4 推进数字化德育评价改革:实现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的融合
传统的德育评价大多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缺少客观的数据支持,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道德的成长状况。借助数字化手段,可以形成“过程性 + 发展性”的德育评价体系,一是创建学生德育数字档案,记载学生参加德育课程,参加志愿服务,参加校园活动等过程性数据,诸如在线学习的时间,做公益服务的次数,获奖情况等等,通过数据可视化来表现学生的德育成长轨迹,二是采用多种评价主体,凭借数字平台邀请教师,家长,同学,社区人员等参与到评价当中,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评判学生的道德表现,三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德育数据加以剖析,生成个性化的评价报告,找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给出改进意见,从而帮助学生做到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
结语
总的来说,数字化时代给高中德育实践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考验,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不断地去发掘新的途径,尝试并践行多种融合德育资源的方法,更新数字化德育教学手段,更新微班会的形式,并且推进数字化德育评判变革等一系列想法,这些尝试既充实了德育本身蕴含的东西和表现出的样子,又明显地提升了德育的实际效果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陈星任,幸鑫 . 高中地理课程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J]. 地理教育,2023(S1):186-188.
[2]梁扬阳.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地理教育,2019(S2):51-52.
[3]闫佳音,金如委 . 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统整与路径探索[J]. 地理教育,2023(10):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