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香料文旅融合策略研究

作者

张景然 韦彩欣 黄洁雯 劳海芸 曾凤莲 廖配锋 周尤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广西玉林市作为我国重要的香料生产基地之一,传统香料的种植与加工产业历史悠久,香料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香辛料主要种植区和集散地 。《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到,香料所兼具的独特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能够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助力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文旅产品和品牌,从而提升广西文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广西香料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对于巩固香料产业既有发展成效、推动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及创新点

1. 广西乡村文旅研究现状

潘剑等(2025)提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乡村文旅发展的瓶颈之一,需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广西乡村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2]。莫彬彬等(2024)提出广西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配套政策不完善,乡村文旅项目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且资源利用率不高,特色优势不明显 [3]。

上述研究指出,广西乡村文旅发展面临多重挑战,解决当前问题、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已经成为推动广西乡村文旅向高质量、高效率、绿色及特色化发展转型的瓶颈。

2. 香料旅游的空白领域

唐青青等(2023)强调广西香料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高端产品不足,创新能力不强,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发展优势 [4]。董常亮等(2025)提出促进农业发展需要将农业和文化产业相融合,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形成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5]。

上述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农业与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多重问题研究,对于香料主题的旅游研究相对较少,也缺乏对香料旅游的概念、类型、发展模式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3.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首次系统探讨广西香料文旅融合路径,填补了香料旅游研究的空白,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文旅融合发展策略,为广西香料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观察法与案例分析法进行调研。通过分析玉林市香料研究的相关文献、政策资料,了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广西“十四五”文旅规划等研究现状;走进玉林市香料种植基地及加工厂地了解销售情况、寻找需求锚点,分析其发展模式、营销策略并总结其发展经验及教训,为广西香料文旅发展提供借鉴。

二、乡村振兴与香料旅游的理论关联

(一)乡村振兴的产业赋能逻辑

根据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促进香料产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乡村经济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一方面,文旅产业的发展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增加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文旅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最后,文旅融合还能够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乡村的文化软实力,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 [6]。

(二)香料旅游的概念界定

香料旅游是以香料种植、加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新型业态,将香料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将香料种植、加工工艺、文化记忆转化为复合型业态,本质就是实现农业从“卖产品”到“卖体验”转型升级,文化从“文字”到“体验”的传播具象化。

三、玉林市香料旅游发展现状

在广西文旅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布局中,玉林市凭借多维度优势,成为发展香料旅游的核心聚焦对象。

(一)资源禀赋分析

1. 自然资源

北流民乐镇肉桂基地连片超 7 万亩,春季新叶泛红、秋季农户采收,兼具观光与农事体验价值。六万山林区八角带覆盖率超 90% ,每公顷年固碳约13 吨,林区观光步道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香氛森林”,契合自治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文旅战略——这种“生态价值 + 香料体验”的双重属性,是区内多数城市难以兼具的,成为聚焦玉林的重要理由。

2. 文化资源

北流萝村清代宅院的“晒香楼”,是传统香料加工技艺的“活化石”;壮瑶民族将香料深度融入生活,瑶族“三月三”“百草宴”,将少数民族文化与香料元素紧密绑定。这种“产业文化 + 民族文化”的融合资源,能直接转化为非遗展演、民俗互动等特色旅游产品,有效填补广西“香料主题文旅”的品类空白,是玉林在广西文旅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

3. 基础设施

亚洲最大的玉林国际香料物流城建筑面积 40 万平方米,城内香料文化展示馆陈列丰富,2024 年,玉林福达国际香料物流港新增经营主体 386 户,目前该物流港入驻经营主体达 1277 户,2024 年实现市场交易总额 350 多亿元 [7]。玉铁高速、南玉珠高速贯穿区域,核心区至玉林福绵机场仅30 分钟车程,配套设施可承接游客需求,已具发展底气。

(二)现有开发模式

1. 种植园观光

种植园观光是主流业态,民乐镇、山围镇等地基地对外开放,游客可参观、听讲解、付费采摘,游览后可购新鲜香料或初加工品。该模式体验单一,游客停留不足 1 小时人均消费 50-100 元:民乐镇某肉桂基地2024 年接待10 万人次, 85% 为周边游客,重复游览率仅 3% 。

2. 文化节体验

2024 年,玉林市政府牵头举办第二届“中国(玉林)香料文化节”吸引 15 万游客,交易额 2.5 亿元。其中,“药膳美食节”汇聚 80 余家餐饮企业,日均接待3 万人次;“香氛创意大赛”优秀作品入市。

(三)现存问题诊断

1. 同质化严重

目前,玉林地区目前仍深陷“观光 + 购物”的初级发展泥沼。各种植园游览路线、体验项目相似度极高,缺乏个性化、差异化设计,文创产品难以凭借特色吸引游客目光。香料节庆活动也多以传统展销、文艺表演为主,缺乏契合当下年轻客群喜好的创新互动项目,导致对年轻市场开拓乏力。

2. 产业链断层

玉林市虽构建起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香料产业链,但在旅游开发进程中,仅种植、销售两端有所涉足,加工环节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特别是药膳文化散落民间,未能有效整合形成体系化旅游产品,致使游客香料旅游体验碎片化、不完整。

3. 品牌认知度低

玉林旅游品牌知名度偏低,其省外游客占比长期徘徊在 20%. -25% ,远低于区内热门旅游城市。原因在于玉林区域性文旅品牌传播过度依赖传统报纸、电视等渠道,在新媒体浪潮下,抖音、小红书等热门平台推广力度微弱,未形成合力。作为玉林香料核心产品的八角、肉桂未成功塑造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符号,品牌影响力亟待提升。

四、香料旅游开发策略

(一) 产品体系创新

1. 主题线路设计

(1) “闻香之旅”一日游

以“近距离触摸香料产业”为核心,串联北流香料种植园、玉林香料加工厂、玉林药膳体验三大场景,可开发一日游主题路线。首站北流种植园,游客在农户指导下体验八角、肉桂采摘,了解生态种植;第二站玉林香料加工厂,看香料筛选、提炼等工业化流程,听讲解学工艺标准;终点站玉林知名药膳馆,品尝“香料药膳宴”,实现“产业+ 文化”双重体验。

(2)研学课程

学校可联合园区开设“从种子到香料”劳动教育课程,前期学生在种植园亲手播种,学习松土浇水,记录生长日志;中期参观加工厂,近距离观察加工,参与香料分拣,理解工业劳动价值;结尾通过讲述玉林香料历史文化,让学生从劳动实践到知识认知形成完整闭环。

2. 沉浸式体验开发(1)感官实验室

在玉林打造“香料感官实验室”。实验室划分香料认知区与调配体验区,认知区陈列多样香料,标注气味特征与产地,供游客闻、摸建立感知。调配体验区配备专业调香师,游客依据自己喜好选取香料,在调香师指导下搭配成专属香氛,再定制标签记录配方,让香氛成为游客带走的“玉林记忆”。

(2)戏剧活化

以玉林侨乡历史为脉络,打造《海上香料之路》实景演出,还原侨商借海路贩运香料的传奇。剧情围绕玉林香料通过海上丝路远销海外展开,融入玉林侨乡历史故事,再现香料贸易的繁荣景象,让游客感受玉林香料的历史厚度,强化“香料 + 文化”沉浸体验。

(二)营销传播策略

1. 跨界合作路径

(1)联名产品

广西金嗓子在润喉糖领域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份额,且产品养生属性与香料药食同源特点契合。双方合作推出“肉桂润喉糖”,产品以玉林优质肉桂为原料,借助金嗓子渠道与用户基础,将玉林香料旅游的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消费群体,实现品牌互推。

(2)影视植入

《刘三姐》是广西经典文化IP,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与文化影响力,以此为载体融入玉林香料文化拍摄新影视。可考虑取景为北流种植园,拍摄刘三姐与村民在八角、肉桂林采摘香料,搭配香料元素山歌和采香舞蹈,展现玉林香料种植丰收与民俗,推动文化与产业双向赋能,现“影视引流 + 旅游转化”。

五、保障体系建议

香料文旅融合的顺利发展需要政策、科技与生态三方面共同保障、协同发力。

(一)政策框架保障

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4 年《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认定管理办法》,玉林市应合乎标准创建示范园,整合农业、文旅、交通资源,如:将玉林统计局 2023 年特色产业报告中作为核心种植基地的北流肉桂产业示范区纳入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通过基建补贴与用地倾斜降低开发门槛。

(二)科技赋能保障

科技赋能是香料文旅提升体验的关键。已有科技已能实现数字香氛博物馆,可由此关联玉林侨乡历史;可开发 AR 导览系统,游客扫描肉桂树二维码获取生长周期、加工工艺及壮瑶药食同源典故,包括玉林重要文化习俗;可在种植园试点物联网智慧监测系统,实时展示温湿度与种植技术,增强游客参与感。

(三)生态可持续保障

生态保护是产业可持续的根基。依据广西文旅厅生态扶持政策,六万山林区生态缓冲区禁止开发,可推广北流肉桂示范区间作套种模式,香料林与珍贵树种混交,既维持土壤肥力,又提升景观多样性,为种植观光等体验项目提供绿色环境。

六、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广西玉林市香料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乡村振兴战略与香料产业融合的多重价值,提出了产品体系创新、营销传播策略和社区参与机制等具体策略。未来,玉林市应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香料旅游品牌,确保香料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唐劲梅 . 全力打造“世界香料之都”-— —玉林加快推进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N]. 玉林日报 ,2024-11-21(A01). DOI:10.38268/n.cnki.nyulb.2024.001587.

[2] 潘剑, 李丽萍 , 覃严生. 绿色发展视域下广西乡村文旅融合的创新路径研究 [J]. 中外文化交流 ,2025(02):92-94.

[3] 莫彬彬 , 曹庆华 , 卢敏 . 文旅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共同富裕对策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例 [J]. 市场论坛 ,2024(04):110-115.

[4] 唐青青 , 玉泉 . 基于国内重点地区发展经验的广西香精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13(11):42-45.DOI:10.16525/j.cnki.14-1362/n.2023.11.012.

[5] 董常亮 . 农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广西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及竞争力提升路径 [J]. 山西农经 ,2025(12):58-60.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5.12.019.

[6] 郑梦莹 . 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D]. 海南大学 :2021.DOI:10.27073/d.cnki.ghadu.2021.000211.

[7] 胡揭明 .“玉林香料”飘香世界 [N]. 广西法治日报 ,2025-04-15(B04).DOI:10.28239/n.cnki.nfzkb.2025.000826.

[8] 邓斯潇 . 打响玉林文化旅游品牌 [N]. 玉林日报 ,2023-08-05(A02).

通讯作者,周尤,女,1994 年 5 月,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经济法方向。

基金项目:2024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资助,项目名称《“香”消费,“鬱”动能——探索玉林香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进路》,项目编号“20241468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