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作者

王梦莎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幼儿园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方法及其教育价值。尽管其在实践过程面临着文化理解与传承的深度不足、教学资源与手段的局限性以及文化安全与价值引导的难题。但通过对运河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践策略,包括开展运河文化主题课堂、开展博物馆游览实践课程、开展经典民间户外游戏等。研究发现,将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文化认知,还能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创造力。本研究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视角,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运河文化;幼儿教育;园本课程

引言

运河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将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对幼儿的文化认知和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有效融入运河文化,使其与幼儿教育有机结合,是目前幼儿园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方法及其教育价值,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育视角,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运河文化的内涵分析

运河文化是指在运河的形成、发展和使用过程中,沿线地区人民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创造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运河文化不仅包含了运河本身的历史、科技、艺术价值,也包括了运河沿线地区的历史、民俗、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内容[1]。运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运河文化的历史传承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左右,当时中国就开始开凿运河,以解决南北水运问题。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运河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随着现代交通方式的兴起,运河的航运功能逐渐减弱,但运河文化依然在绵延不绝地传承,更可以成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一大载体。运河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运河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区域特色鲜明

运河文化的历史悠久,经历了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发展和传承[2]。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运河文化在各个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运河文化的起源地主要集中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水文特点为运河的开凿和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这些地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农业文明中心,运河的开凿和利用与当地农业生产、水运交通、商业贸易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运河文化的多元交融和民间特色显著

运河文化是沿线地区人民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创造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这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到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民间信仰、宗教习俗、艺术创作等多种因素的熏陶。运河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水运通道,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人员往来、商品交流和文化传播。各地区文化在运河上相互交流、借鉴和吸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如隋唐时期的大运河文化达到了鼎盛,沿线地区经济繁荣,文化交融,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景观和历史文化名城[3]。这种多元交融的特点在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依然存在,沿线地区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艺术风格等都体现了运河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运河文化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反映了运河沿线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沿线地区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运河文化的活态传承与时代发展

运河文化是活态的文化,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在现代社会,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运河的航运功能逐渐减弱,但运河文化依然在传承。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积极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促进文化、旅游、经济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4]。如加强运河沿线地区的历史建筑、水利工程、船舶、码头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举办各类运河文化节、论坛、展览等活动,弘扬运河文化。在新时代,运河文化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实践不仅要传承传统,还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5]。

二、运河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

运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艺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通过介绍运河文化的相关知识,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意识。例如可以通过讲述运河历史、传说、故事等,让孩子们了解运河的起源、发展、作用等,从而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景观、博物馆、艺术馆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促进幼儿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运河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积极的价值观和情感教育元素,如勤劳、智慧、创新、团结、友爱等。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讲故事、表演、游戏等,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这些价值观和情感教育元素。例如通过讲述运河沿线地区的民间故事、传统习俗等,让孩子们了解勤劳、智慧等品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团队游戏等,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友爱精神,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分享快乐。

(三)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运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音乐表演等,让孩子们接触和体验艺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例如通过组织运河主题的绘画比赛,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对运河的印象和感受;可以通过组织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制作运河相关的艺术品,如船模、桥牌等;还可以通过组织音乐表演活动,让孩子们用音乐表达他们对运河的情感和认识。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6]。

三、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存在问题与挑战

(一)文化理解与传承的深度不足

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运河文化,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对运河文化的深入理解。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对运河文化的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难以在教学中准确地传递运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此外,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文化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幼儿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资源与手段的局限性

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视频资料等。然而,目前市场上关于运河文化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难以满足教师教学的需求,可能需要园方自助发挥。同时,一些运河文化的元素可能无法在幼儿园内直接展示,需要借助外部资源,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这给幼儿园的教学带来了挑战。

(三)文化安全与价值引导的难题

在将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对运河文化进行筛选和加工,确保其内容健康、积极,适合幼儿学习。同时,需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让他们在了解运河文化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然而如何在尊重运河文化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筛选和价值引导,是一个需要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四、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策略与方法

(一)开展运河文化主题课堂

运河文化主题课堂应注重活态传承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关于运河文化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从多个角度了解运河文化。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基本的讲故事、看图片、看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运河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其次,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运河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制作运河景观模型,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了解运河的地理特点,更可以组织孩子们绘画运河风情,让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感受运河的美丽和独特[7]。

值得一提的是,3-6岁的儿童正处在好奇心、表现欲最旺盛的时期,教师大可利用这一点,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运河文化的内涵。可以鼓励孩子们扮演运河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了解运河的历史故事,带领孩子们模拟运河航运过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运河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此外,还可以在园内举办运河文化节、主题讲座等活动,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运河文化,邀请文化专家、历史学者等来园进行主题讲座,让孩子们了解运河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运河主题绘画展、手工制作比赛、故事比赛等,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运河文化。通过开展此类运河文化主题课堂,将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8]。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运河文化。

(二)开展博物馆游览实践课程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拥有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参观博物馆,通过实地游览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运河文化。在游览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孩子们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展品进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运河的历史、地理、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例如讲解运河的开凿历史,让孩子们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勤劳;可以介绍运河沿岸的历史文化名城,让孩子们感受运河文化的地域特色;可以展示运河文化中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建筑等,让孩子们欣赏运河文化的艺术魅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游览过程中,园方应尽量避免使用博物馆的导览员,尽量由教师本人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幼儿建立关系,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9]。

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博物馆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运河文化。例如组织孩子们参加博物馆的亲子活动,如制作运河主题的手工艺品、绘画运河风情等,让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也可以组织孩子们参加博物馆的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深入了解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博物馆的资源融入前文论述的课堂教学中,将博物馆中的运河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与博物馆方面积极沟通,将博物馆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入课堂,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在课堂上了解运河的历史和文化,更可以结合博物馆的展品,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运河地理、艺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开展博物馆游览实践课程,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三)开展经典民间户外游戏

户外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心,还能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从运河沿线地区丰富的民间游戏中挑选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进行教学,这些游戏往往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能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了解运河文化。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孩子们讲解游戏的历史背景、玩法规则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例如可以选择具有运河特色的民间游戏,如“模拟龙舟竞渡”、“水上捉迷藏”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运河的灵动与生机。游戏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力结合运河文化设计游戏。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幼儿园的户外游戏活动,共同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同时,教师应注重游戏活动的安全性和教育性。在游戏活动中,应密切关注孩子们的安全,确保他们在游戏中既能感受到运河文化的魅力,又能保证人身安全[10]。通过开展经典民间户外游戏,将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可以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了解运河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同时,户外游戏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身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将运河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文化认知,还能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和创造力。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但相信只要相关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和探索,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幼儿的运河文化教育之路,让运河文化的魅力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群. 古老的运河,讲述新时代的故事 [J]. 云端, 2024, (21): 109-111.

[2]许然. 《启航!大运河》让千年运河文化“流动”起来 [J]. 中国广播影视, 2024, (10): 40-41.

[3]杨虹. 数字化视域下运河文化的活态传承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 (05): 18-20.

[4]朱永杰,李源慧,刘梦娜,等. 国内外运河世界遗产主要保护路径探析——兼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对策 [J]. 城市发展研究, 2024, 31 (04): 23-27.

[5]王俊龙. 整合运河文化 助力实践教学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 (14): 47-49.

[6]王佩莹. 运河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幼儿经典民间户外游戏 [J]. 读写算, 2024, (08): 92-94.

[7]周隽,汪乐驰. 媒介融合视阈下大运河文化传播路径的探索与创新——以扬州广电《运河书房》节目为例 [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4, (02): 103-106.

[8]顾晓瑜,井彬鸽. 借运河文化资源助区域幼儿园课程建设 [J]. 早期教育, 2024, (01): 10-12.

[9]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我来啦——大运河”运河文化传播志愿服务案例 [J]. 中国博物馆, 2023, (S1): 38.

[10]王俏如,周平. 幼儿运河文化手工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价值、途径及策略 [J]. 教育观察, 2023, 12 (30):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