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作者

徐婷

身份证号码:370304198303221620

引言

电力工程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推行绿色节能施工管理意义重大。随着环保要求日益提高,传统施工模式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绿色节能施工管理不仅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升工程效益。

一、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关键技术

1.1 节能施工技术

节能施工技术核心在于减少施工全过程的能源损耗。在设备选择上,优先采用变频调速的起重机、低能耗电焊机等高效机械,通过设备自带的节能模式降低空载能耗,同时建立设备定期保养制度,避免因部件老化导致的能耗上升。施工工艺优化需结合工程特点设计节能流程,例如在电缆敷设环节采用分段同步施工法,减少设备往返运输的能耗;在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连续浇筑工艺,避免振捣设备频繁启停。

1.2 环保施工技术

环保施工技术聚焦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扬尘治理采用源头抑制 、过程拦截组合方案,材料堆放区设置封闭围挡并配备雾炮机,运输车辆必须经过冲洗装置清洁轮胎,土方作业时同步开启喷淋系统。噪声控制通过低噪声设备替代与隔声措施结合,发电机、空压机等设备加装隔声罩,高噪声作业安排在非敏感时段,并在施工边界设置隔声屏障。废弃物管理实施分类回收与循环利用,电缆头、金属边角料等可回收物由专业机构处理再利用,废弃油料等危险废物单独存放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减少固废填埋量。

1.3 绿色施工管理方法

绿色施工管理需建立全流程管控体系。施工方案阶段引入绿色评价指标,从能耗、污染、资源利用等维度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例如通过 BIM 技术模拟施工流程,避免材料二次搬运和工序冲突。施工过程采用数字化监测手段,在关键区域安装扬尘、噪声在线监测设备,实时传输数据至管理平台,超标时自动触发预警并联动控制设备。资源管理推行定额控制,根据工程量制定材料消耗限额,实行按需领用制度,水资源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和废水回收装置实现循环利用。

二、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层面问题

绿色节能技术的适用性与成熟度仍存短板。部分节能设备虽标注低能耗,但实际施工中因电力工程作业环境复杂如高温、高湿或粉尘较多的场地,易出现性能衰减,无法达到理论节能效果。环保技术的协同性不足,例如扬尘治理中雾炮机与围挡的配合缺乏精准控制,喷淋频率与土方作业节奏脱节,导致部分区域过度洒水造成水资源浪费,部分区域又因喷淋不及时产生扬尘。现有绿色技术多针对单一环节设计,缺乏全流程整合能力,比如节能施工设备与临时用电智能管控系统的对接存在壁垒,难以实现能耗数据的实时联动调节。

2.2 管理层面问题

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存在明显断层。虽多数项目制定了绿色施工方案,但缺乏细化的执行标准,例如材料按需领用仅停留在原则性要求,未明确不同施工阶段的具体领用额度与审批流程,导致现场仍存在材料超领现象。过程监管存在盲区,数字化监测设备虽已安装,但部分项目未配备专职人员实时分析数据,预警信息发出后难以及时处置,使得监测、预警、调控的闭环管理流于形式。考核机制的导向性不足,现有绩效评估多侧重工程进度与质量,难以激发施工团队的主动参与性。

2.3 成本与意识问题

前期投入和短期利益冲突比较明显。节能建筑材料、绿色施工装备的采购成本更高,但施工后期才能见到的节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单位进行绿色施工的积极性,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项目前期成本,往往会选择耗能更多的低价格施工设备,临时设施进行绿色改造实施成本也相应增加,如污水雨水循环系统的设置需要额外增加施工成本,很多工期较短的项目将增加污水雨水循环系统简报或直接放弃。施工人员的绿色意识还有待加强,一线施工人员对于节能操作规范的认识程度较为肤浅,有时存在一种单纯为了节能而节能的形式主义现象,仅在检查时间打开节能设备,使得绿色措施难以落成实施。

三、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优化策略

3.1 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

对于技术契合度问题,应该注重绿色技术应用的场景化开发。通过与设备商合作,研发在复杂工况下应用的专用节能装备,如可在高扬尘工况下施工作业的设备加装除尘式散热风机,提高设备的可靠度。研发共建共享环保节能技术模型,借助物联网将雾炮、围挡喷淋与土方机械联系起来,联动依据土方机械的施工负荷程度自动加大或缩小喷淋流量,减少喷淋资源浪费。消除应用技术的隔阂,研发可以适用于不同品牌节能设备的通用型管理系统,实现实时联动传输能耗数据,产生设备工作、能耗监测、智能控制联动管理。

3.2 管理体系完善

在操作层加强过程控制,细化落实各项管理要求,将绿色施工计划细化为具体落实的制度,将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用量细化为不同施工阶段材料领用控制定额,细化主材损耗率的控制要求,并针对各项措施做好从领取、安装使用、废料回收等各个环节的审批表。在过程控制中实行闭环控制,同时,安排专人实施绿色施工管理,负责相关数据分析和超标问题的控制,对于现场粉尘超标、空载问题及时做好问题发现记录,提出问题整改情况,做出复验合格的跟踪记录。在绩效考核中,加大绿色节能效益的权重比重,并将节能减耗目标与班组团队的激励挂钩、与团队成员的选拔、晋升直接相关,定期做好绿色施工评比工作,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

3.3 成本控制与意识提升

解决成本冲突应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从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成本的对比和核算中做出判断,对“绿色施工设备初期成本较高但节能减排长期效益较大”的经济性问题予以有效解决,优先考虑投入较少、成本较低的绿色施工设施;同时鼓励推行和实施绿色施工设施共享做法,比如毗邻项目协同租赁大功率绿色设备节约成本的方式,避免设施临时拆除,通过对基层一线施工人员的现场操作培训和模拟节能措施的实际效果向一线施工人员传达能源节约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强调绿色施工与项目成本的把控、项目施工质量的关系。在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现场设置绿色施工建设公示牌,及时将现场各工种建设节电状况、实现节能减排所获得的实际成效、个人节电节能减排效率进行量化展示,形成全员参与的绿色节能增效氛围。

结语

电力工程绿色节能施工管理需技术、管理与意识的协同发力。通过场景化技术创新破解适配难题,依托细化管理体系筑牢执行根基,借助全周期成本思维与分层培训化解成本与认知壁垒,可有效提升施工绿色化水平。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绿色施工管理将迈向更精准高效的阶段。持续深化相关技术与管理创新,对推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丁鼎,卢华堂.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信息化与绿色节能施工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工技术,2024,(S2):680-682.

[2]王歆.绿色节能目标下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安全及质量控制研究[J].建设科技,2024,(S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