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钢琴表演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研究
冯亚利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621000
一、OBE 理念下钢琴表演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要义与重难点
(一)改革的核心目标与方向
OBE 理念引导下的钢琴表演专业课程改革,以“成果导向”为核心,确立三大目标:一是探索课程创新模式,打破“技术训练单一化、理论教学碎片化”的现状,构建“以能力达成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二是依托 OBE 模式组建教学团队,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教学共同体,强化教师对学生成果达成的全过程指导;三是构建体现应用型本科特色的实践体系,使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教学过程与实践场景、教学评价与能力标准深度对接,最终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型。
(二)改革的重难点
改革的重点在于实现“目标精准化、教学个性化、评价多元化”:目标精准化要求将“高水平演奏能力”分解为可观测、可评估的具体指标(如技术准确性、风格表现力、舞台应变力);教学个性化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分层任务设计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成长需求;评价多元化则需突破“单一音乐会考核”模式,融入过程性反馈与行业评价。
二、基于OBE 理念的钢琴表演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策略
(一)打造协同型教学团队,推动教学个性化
OBE 理念下的教学团队需打破“单兵作战”模式,构建“理念共识、能力互补、协作密切”的共同体。团队建设需实现四大转变:理念上达成“成果导向”共识,明确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能力达成;能力上推动教师从“单一技能教学”转向“综合能力指导”(如兼具技术训练与舞台心理辅导能力);结构上优化“老中青”“校内外”配比,引入行业专家补充实践教学短板;机制上建立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创新与企业项目指导。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钢琴表演专业组建“双师三能”教学团队(“双师”指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三能”指演奏指导能力、项目策划能力、行业对接能力)。团队建设分四步推进: ① 理念重塑,通过OBE 专题培训、国内外优秀案例研讨,统一“以学生成果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② 能力转型,组织教师赴剧院、音乐培训机构挂职锻炼,提升“舞台实践指导”“市场需求分析”能力,要求 45 岁以下教师需掌握至少 1 项数字音乐技术(如音频编辑、虚拟舞台模拟); ③ 结构优化,团队包含 5 名校内教师(侧重技术与理论)、3 名行业专家(剧院演奏家、音乐制作人)、2 名教学管理专员(负责成果跟踪与反馈),形成“技术训练—艺术指导—实践对接”的协作链条; ④ 机制保障,将“指导学生企业项目”“参与课程体系重构”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设立“OBE 教学创新奖”激励改革探索。
在“钢琴重奏”课程中,团队实施“分工指导 + 联合评估”模式:校内教师负责声部平衡、节奏配合等技术训练,企业演奏家指导舞台站位、情感互动等表演细节,课后通过共享文档记录学生进步轨迹,每周召开团队会议分析“学生与目标成果的差距”,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某组学生在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重奏片段时,因“铜管声部模仿不足”难以体现作品气势,团队随即邀请交响乐团铜管首席参与指导,通过“听辨原曲—模仿练习—分段录制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达成“风格准确性”目标。
(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强化评价多元化
OBE 理念下的校企合作需构建“目标协同、课程共研、场景共享、评价共维”的机制,将企业需求深度融入教学各环节。评价体系需突破“校内闭环”,引入企业、行业、社会多方反馈,通过“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成果 + 行业认可度”的三维评估,确保学生能力与岗位要求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机制从四方面创新: ① 目标协同,与地方剧院、音乐教育机构共建“钢琴人才培养联席委员会”,每年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如“少儿钢琴教师需具备‘演奏 + 教学 + 沟通’能力”),形成“能力—课程—评价”映射表,将“舞台应急处理”“家长沟通技巧”等纳入课程目标; ② 课程重构,增设“舞台表现心理学”“数字音频制作”等交叉课程,引入企业项目如“社区艺术课堂”,学生需完成“钢琴教学方案设计—现场授课—效果评估”全流程任务,企业根据“学生课堂掌控力”“家长满意度”给出课程学分; ③ 双导师制,企业导师承担 30% 实践课时,指导毕业设计如“区域性钢琴比赛策划方案”,校内教师则负责理论支撑与过程跟踪; ④ 评价共维,建立“三维评价表”:校内评价关注技术与理论达标度(如“奏鸣曲演奏的完整性”),企业评价侧重实践能力(如“项目执行中的团队协作”),社会评价通过“惠民演出观众投票”“线上演奏视频点赞量”体现。
以“钢琴教学法”课程为例,评价体系包含: ① 过程性评价( 60% ):企业导师对“学生模拟授课”的打分(如“教学语言清晰度”“难点讲解逻辑性”); ② 终结性成果( 30% ):学生完成的“少儿钢琴启蒙课程设计”(需通过企业教学总监审核); ③ 社会评价( 10% ):在合作机构实际授课的“学生续课率”。这种评价模式使学生明确“不仅要弹得好,更要教得好”,推动能力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三、结束语
基于 OBE 理念的钢琴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应用型艺术院校回应行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通过构建“目标精准、教学个性、评价多元”的体系,推动课程、团队、校企合作的深度变革,最终实现“学生能力与行业需求”“教学过程与实践场景”“教育成果与社会评价”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陈璐 . STEAM 理念下因材施教在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教 改 中 的 应 用 [J]. 大 众 文 艺 ,2022,(24):205-207.DOI:CNKI:SUN:DZLU.0.2022-24-068.
[2] 韩笑 . “双重乐感”教学理念在新疆钢琴表演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J]. 音 乐 时 空 ,2015,(20):107-109.DOI:CNKI:SUN:YYSK.0.2015 -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