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
印建华
大洲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江阴分公司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基于现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浪潮,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愈发显著,尤其是在工程项目规模持续变大的时代,工程所具备的技术复杂度显著提高。监理工作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既是推动工程项目高质量落地的关键,也考验着监理过程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在传统监理模式下,目标含糊、流程粗放、数据狭窄往往属于常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程品质及效益。而在精细化管理理念下,将更加注重标准化、数据化、流程化,以此来实现管理效能的全面优化,破解传统监理工作所面临的瓶颈,系统搭建建筑工程监理精细化管理框架,促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1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内涵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通常是强调以“精益求精”作为根本核心,依托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以提升工程质量,并在此过程中确保工程进度和把控工程成本,为建筑工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更优方案[1]。那么,在实际监管的环节里,也要求监理人员可把管理触角延伸至工程建设每个细节,对工程建设过程予以全方位、动态化监督管理,发挥出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功效。结合精细化管理的具体特征来看,通常需要注重“精、准、细、严”等要求,通过目标导向、过程控制、数据驱动及持续改进等,实现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目标,如表1 所示。
表1 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特征

此外,在精细化管理模式当中,监理工作不止于工程表面问题检查,还需深入发掘潜在风险,借助制订详实、规范的管理流程与标准,将精细管理目标、任务等贯穿始终。同时,在管理中要,以保证工程建设每个环节契合设计要求及质量标准,力求真正展现精细化管理价值。
2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要点
2.1 明确监理目标
根据工程项目具体特点和业主实际需求,制定清晰且可量化的监理目标,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实践中,要对工程的规模、技术复杂度、施工环境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全面掌握项目所面临的挑战与重点。同时,准确理解业主在工程质量、建设进度、成本控制,以及安全生产等诸多方面的核心诉求,确保监理工作方向与业主期望高度一致,进而设定一系列具体、可衡量的工作目标 [2]。例如,明确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需达到“优良”等级,将整体工期偏差控制在 5% 范围。通过量化目标为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指引,并为后续动态监控与阶段性评估提供依据。
2.2 细化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
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是指导监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文件。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监理规划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监理工作的组织架构、人员分工、工作流程、监理方法和措施等进行详细规划,明确各阶段监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比如,结合工程特点制定《监理规划》,明确管理范围、程序与制度;针对危大工程(如深基坑、高支模)编制专项监理细则,细化验收标准与操作流程;根据施工进展及外部环境变化(如政策调整、气候因素)及时修订规划等。另外,要将监理工作流程细化到具体操作步骤、责任人、时间节点,如材料验收、隐蔽工程检查、旁站要点、计量支付审核,使监理工作始终有据可依,确保监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3 强化过程控制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安全隐患以及不合规操作,从而保障工程整体质量与施工安全、有序。为了强化监理工作精细化的优势,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与定期巡查,并利用系统化现场监督机制,确保监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施工动态,并在第一时间识别潜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理,避免问题扩大化,确保工程建设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比如,在动态监测中利用巡视、旁站、平行检验等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高频次、全覆盖的动态监督,关注隐蔽工程、关键工序和高风险作业。同时,面对风险问题要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及时签发监理指令督促、跟踪和整改。
2.4 注重数据分析
从精细化管理模式来看,数据往往能够为监理工作提供便利,也是提升监理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监理过程中,要对施工全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系统、全面采集,包括工程进度安排、实际完成情况、材料进场及使用状况、质量检测结果等,并确保这些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3]。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有效归集,同时,将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处理和研判,识别出施工过程中潜在的趋势性、规律性问题,从而提前预警、精准施策,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具体来说,数据的分析主要在于利用项目管理软件、BIM 平台、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手段,系统收集工程质量实测数据、进度执行数据、资源消耗数据、安全隐患记录等。并且,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优化监理资源配置、调整控制重点向建设、施工单位提供专业建议。
3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模式
3.1 工程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为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全面把控,监理团队要以国家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为依据,系统开展各项检查与验收工作。尤其在施工过程中,对于部分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对整体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必须将其作为重点监控对象,确保其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监理人员应秉持专业、严谨的态度,从材料进场到施工工艺,逐项进行细致核查。其中,不仅要验证所用材料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还需对施工操作流程、技术方案以及现场质量保障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通过全过程、多维度的质量管控机制,确保每一环节都达到预期质量目标。
此外,为提升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监理团队还应积极引入现代化管理工具,如PDCA 循环、质量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持续改进。PDCA 模式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四个阶段,形成闭环管理流程,有效识别问题根源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与此同时,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质量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及时地发现潜在规律和预测质量风险,并为后续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如表2 所示。
表 2 PDCA 循环管理模式

3.2 工程进度的精细化管理
工程进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成本和效益,工程进度的精细化管理对于确保工程按时交付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监理人员应协助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合同工期要求,制定详细的总进度计划和分阶段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起止时间和关键节点。其次,要加强对进度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控。定期对工程实际进度进行检查和记录,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具体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建筑工程进度监理流程

此外,对于进度滞后的情况,要深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如调整施工计划、增加人力和设备投入、优化施工工艺等,确保工程进度符合计划要求。同时,要建立进度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3 工程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工程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一方面,要加强对工程投资估算和预算的审查。监理工作中,必须熟悉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定额标准,对建设单位编制的投资估算,以及施工单位编制的工程预算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投资估算和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工程变更的管理。工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极易发生工程变更事项,监理团队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的情况产生,如对必要的工程变更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审批,评估工程变更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并及时调整工程预算。此外,还要加强对工程计量和支付的管理,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规范标准对工程完成量进行计量,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款支付申请,确保工程款支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超付和误付现象的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已然成为改变传统监理工作短板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更好地适应建筑行业发展需求,且对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大有裨益。在研究中,通过明确精细化管理内涵,把握监理目标、细化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强化过程控制、注重数据分析等要点,形成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等维度的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监理工作水平,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伟 . 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J]. 建筑与装饰 ,2024(13):49-51.
[2] 韩斌 . 探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监理质量控制和精细化管理 [J]. 建材与装饰 ,2024,20(10):94-96.
[3] 周兴明 . 建筑工程监理中的精细化管理应用 [J]. 大众标准化 ,2023(1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