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指向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唐婧博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  136200

引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英语能力形成与深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自主探究转变的重要阶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英语教学越来越强调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其中,自主学习能力被置于核心地位。自主学习不仅体现为课后复习、词汇积累等外在行为,更是一种内在驱动机制,是学生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过程。然而,现实教学中,自主学习仍常被简化为布置作业或“翻阅材料”,缺乏系统的引导和科学的方法支持,导致许多学生即便具备学习意愿,也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自主学习行为。因此,在英语课堂中融入系统化的教学策略,专门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与激发,成为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旨在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学生实际与课程资源,探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效能,助力其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共同发展。

一、认清学生差异,厘清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结构

高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的表现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既受到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的影响,也与其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密切相关。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具备较强的内部驱动力,能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听力训练、词汇整理等活动;而另一些学生则存在“只完成任务、不主动拓展”的现象,学习行为被动、缺乏自我调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帮助学生明晰自主学习的内涵,将其从“简单的自习或完成作业”中剥离出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自主学习应包含目标设定、资源选择、计划执行、过程调控与结果反思等完整结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学习过程可视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流程的宏观认知。如定期引导学生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卡”,围绕课文内容、语法重点与能力突破点进行自我设定,并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与反馈,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与自我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学生逐渐学会如何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评估自己的学习效率,从而将外在的学习任务转化为内在的成长驱动。

二、创设多样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

任务驱动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与参与度的有效方式。传统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练习或统一布置的作业,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长期以往极易削弱其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层次化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由选择与个性化表达,形成“自愿、自定、自驱”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开展关于语言与文化主题的教学时,可鼓励学生围绕某一特定国家的语言使用场景进行资料搜集,并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异国一日生活指南”任务。学生需查阅真实语料,模拟机场入境、点餐交流、礼仪表达等交际场景,制作图文并茂的展示材料,并结合所学语言点进行表达。在任务过程中,学生既需要主动整理资料、识别重点,又需协调小组分工、进行多次修改与表达训练,真正实现知识转化与能力生成的统一。

此外,对于基础较弱或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可设置“可成功、可迁移”的任务,如设计个人学习日历、完成词汇小报、录制口语打卡视频等,逐步降低自主学习的进入门槛,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增强学习内驱力。

三、整合教材资源,提供支持性自主学习环境

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载体,其内容与结构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支撑。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内容设置贴近生活、主题鲜明,技能板块分明,非常适合与自主学习策略对接。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提取可拓展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课本—课外—平台”的资源联动体系,打通自主学习的内容来源通道。

以 Unit 2“Travelling Around”为例,该单元围绕出行话题展开,学生在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后,可引导其在课后利用英语旅游类网站、视频平台等查阅旅游攻略,并围绕“Planning a Trip to Xi’an”这一话题撰写个人行程计划或拍摄模拟 Vlog,展示其语言组织与实际运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任务指导模板、评价标准与推荐材料链接,确保任务目标明确、过程有引导、反馈有机制,切实构建出一个支持性强、可操作性高的自主学习环境。

同时,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资源的整理与共享,如建设班级英语学习资料库,设立“学生优作展示”“错题解析墙”“自主学习工具推荐”等模块,不仅让学生成为学习内容的“生产者”,也在互动与协作中推动其学习责任感的提升。

四、构建反馈机制,保障自主学习能力的持续生成

有效的反馈机制是保障自主学习不断深化的核心环节。传统课堂中,教师反馈多以“讲评课”或书面批注为主,反馈的时效性与个别性较弱,难以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在自主学习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多元化反馈方式的设计,提升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与激励性,帮助学生在反馈中反思自身学习行为并及时调整策略。

教师可利用信息化平台构建“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每个单元的学习计划、任务产出、反思日志与阶段性总结,便于跟踪其学习轨迹,也便于开展学生之间的互评互议。如通过“学习小组互访记录”或“任务成果展示评比”方式,使学生在评价他人中提升分析能力,在被评价中获得发展动力。

此外,教师自身也应从单一的“结果评判者”角色转向“学习伙伴”和“引导者”,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状态、策略选择与成长趋势,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支持。尤其在面对学习瓶颈期或策略失效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给予个性化学习建议或策略干预,确保其学习状态不掉队、能力生成不断层。

五、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肩负着语言能力培养与思维方式转化的双重使命,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撑。本文从学生学习特征出发,提出通过任务驱动、资源整合、反馈优化等路径推动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建构、自我调控、持续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扮演好引路人角色,也要成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者,在支持与信任中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未来的高中英语课堂,应在教学设计上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唤醒与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策略实现从“教师教”到“学生学”的深度转化,从而真正培育出具有自我成长能力的学习型个体。

参考文献:

[1] 朱艳林 .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探究式教学策略 [J]. 中学生英语 ,2023,(26):29-30.

[2] 雷健 .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07):54.

[3] 王媛媛 .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14,(9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