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化手段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路径研究

作者

胡勇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65533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日益攀升,对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传统依赖人工巡查、纸质记录的管理模式,存在信息滞后、数据易丢失、分析效率低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精细化、高效化的管理需求。而信息化技术以其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即时的信息传递特性和便捷的协同作业优势,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数据信息化管理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一)构建建筑工程质量数据库

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会产生海量质量相关数据,构建质量数据库需整合设计阶段的图纸参数、施工阶段的工序记录以及验收阶段的检测报告等信息。利用关系型数据库或大数据平台,按照材料质量、施工工艺、质量验收等类别进行分类存储,并依据行业标准对数据格式、编码规则进行统一规范,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索引和优化查询算法,实现数据的快速检索与调取。质量数据库的建立,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全面的数据资源,使其能够从多维度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制定精准有效的质量改进措施,为质量管理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实施数据动态分析与应用

借助数据分析软件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质量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与深度挖掘。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设定质量指标阈值,及时发现超出正常范围的质量波动情况;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质量数据的趋势进行预测,提前识别潜在的质量风险。同时,对历史质量数据进行复盘分析,总结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从而对质量管理流程、质量验收标准等进行优化调整。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决策模式,能够让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实现从被动应对质量问题到主动预防质量风险的转变。

二、施工过程智能监控保障质量管控精度

(一)构建全域智能监测网络

为实现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控,需在施工现场核心区域与关键工序部署多元智能监测设备,打造全覆盖监测体系。于地基施工阶段,布设光纤光栅传感器与静力水准仪,动态监测地基变形及承载压力数据;在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装时,运用 MEMS 倾角传感器和应变片传感器,实时感知支架倾斜角度与受力变化。同时,借助高清球机摄像头结合 AI 视觉算法,对施工人员操作规范性、工序执行进度进行无死角监测。这些智能终端通过 5G 或 LoRa 无线传输网络,将采集的施工参数实时上传至云端管理平台,一旦检测到数据异常,系统即刻触发多级预警机制,确保施工全过程严格遵循质量规范,最大限度规避人为操作失误与工艺偏差引发的质量隐患。

(二)打造数字化施工管控中枢

依托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技术,对智能监测设备采集的庞大数据进行清洗、分析与融合,构建施工过程可视化管理平台。运用 BIM 三维建模与数字孪生技术,将工程实体与施工进度进行 1:1 数字化映射,管理人员通过 PC 端或移动端,可沉浸式查看施工现场的实时状态。平台内置智能分析引擎,自动生成质量波动热力图、进度偏差甘特图等可视化图表,直观呈现工程质量与进度动态。当出现施工偏差时,系统自动推送预警信息至责任人员终端,并提供历史案例库参考建议,辅助管理人员远程指导现场整改。这种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施工过程从被动监管到主动干预的转变,显著提升质量管控的响应速度与精准度。

三、多方协同管理优化提升质量管理效率

(一)搭建一体化信息协同平台

鉴于建筑工程参建主体多元、信息交互密集的特性,构建集成式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成为破局关键。该平台整合文件流转、任务调度、实时通讯等核心功能模块,形成统一的数据交互中枢。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可通过平台实时共享工程质量数据、施工进度计划、设计变更指令等重要信息,实现多源数据的即时更新与同步传输。借助任务管理模块,能够依据各参与方职能精准划分质量管理职责,明确工作节点与交付标准,保障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即时通讯功能则为各方搭建高效沟通桥梁,便于快速协商质量争议、解决管理难题。通过一体化平台的搭建,有效消除信息孤岛,大幅减少因信息滞后或传递偏差引发的质量隐患与管理漏洞,显著提升协同管理效能。

(二)完善标准化协同管理体系

为确保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高效运转,构建系统化的协同管理流程与机制势在必行。需明确界定各方在质量信息采集、质量问题处置、质量验收评定等关键环节的权责边界,制定规范化操作流程。在平台中嵌入智能任务分发、进度动态跟踪、问题闭环管理等功能模块,当质量问题出现时,系统自动依据预设规则分配至责任主体,并实时监控处理进程。同时,建立质量追溯与绩效考核双轨机制:通过全流程数据留痕实现质量问题可追溯,精准定位责任源头;运用量化考核指标对各参与方质量管理成效进行评估,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机制挂钩,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结论

信息化手段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开辟了全新路径。通过数据信息化管理、施工过程智能监控以及多方协同管理优化,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在未来的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应持续深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方法和模式,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路径,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建筑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管彦强 .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途径和措施研究 [J]. 低碳世界 ,2024,14(07):88-90.

[2] 陈伟红 .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建筑行业管理水平保障高质量发展 [J].现代企业 ,2023,(09):39-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