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培优辅差中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赖晓业
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同创培新小学校 重庆 400023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技能,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实现全方位发展目标。分层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可深度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进一步实现培优辅差的教学目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科育人功能、价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原理和公式,为其今后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数学四年级培优辅差中开展分层教学意义
每个学生的优势、特长各有千秋,他们是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掌握速度都是不相同的,使其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态度和感知也千差万别。小学四年级正处于关键阶段,在培优辅差中开展分层教学活动能够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基于实际学情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这种教学环境,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自己的节奏中进行知识的学习,感受教师的理解、尊重和温暖,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1]。
二、小学数学四年级培优辅差中开展分层教学策略
(一)坚持学生为本,合理划分层次
小学数学四年级培优辅差中开展分层教学活动的基础则是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为其合理划分学习层次,以推动后续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分层前期,教师应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全面掌握,了解他们的数学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及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对其予以尊重、理解,再对学生集体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从而进一步实现培优辅差教学目标。例如,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学生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属于班级优秀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数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可进行独立思考;B 层为班级普通学生,数学基础较为扎实,但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予以正确引导,促使其进入深度学习状态;C 层则为班级学困生,学习能力、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足,需要 A、B 层学生和教师“辅差”,以稳步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数学水平。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后,利于教师根据各个层次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确保培优辅差、分层教更具针对性、有效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取得进步,享受学习的乐趣 [2]。
(二)巧设学习任务,促进综合发展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各层次的学习目标,围绕他们的实际学情创设差异化的学习任务。对于 A 层学生而言,可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问题展开分析,寻找多元化解决方案,以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进而达成培优目标;对于B、C 层学生而言,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可将数学概念、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作为学习任务,已达成辅差的目的。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二)”教学中,应当为学生群体布置层次化的学习任务,优化整体教学活动,调动他们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教授 C 层学生时,可带领他们进行“趣味剪纸”课堂游戏,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学生认知、理解相关数学概念,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面向B 层学生时,可在游戏活动结束后,鼓励他们充分调动想象力、创新力,绘制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使其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针对 AA 层学生时,可要求他们在完成基础、进阶学习任务之后,完成培优学习任务,以强化学生的方向感,树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随时调整任务难度,确保任务难度略微超过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避免任务太过简单或过于复杂、困难,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后巩固复习,规划作业内容
完整的教学流程不能缺少课后巩固复习环节,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因此,课后巩固阶段,教师也要根据各个层次的能力水平对作业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减轻学困生的学习压力、负担,为优等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平台。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中,教师须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帮助学困生提高基础,强化技能,发散优等生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为 A 层学生设计作业时,可创设具有探究性的情境,让他们对不同形状、大小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索,鼓励学生尝试寻找证明梯形面积公式的另一种方法,旨在开拓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为 B 层学生设计作业时,可巧设数学应用题,根据特定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并对其面积展开计算,进而巩固基础,提高数学水平;为 C层学生设计作业时,可围绕概念、公式布置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尝试判断哪些图形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以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明确两个图形的性质特征。
结论:
综上所述,为构建培优辅差高效数学课堂,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思想,改善一刀切教学形式,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合理划分不同的学习层次。再根据各层次的实际学情巧设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最后做好课后巩
固复习工作,合理规划作业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相较于以往的自己有明显的进步,为其今后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韩宝英 . 分层指导 多元共育——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J]. 小学生 ( 中旬刊 ), 2025, (05): 121-123.
[2] 周志金 . 分层教学 , 培优辅差——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分层设置的必要性和途径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2, (36):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