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美术鉴赏课堂中提升美术艺考生人文素养教学法研究

作者

陈靖

江苏省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 213331

培养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当今艺考生通常把大量精力放在技能训练上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养成,不利于未来长远发展, 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把反思想法总结如下: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及与美术学科的关系

“人文素养”,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1

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不仅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功能,而且还具有感染、净化人的灵魂的功能。优秀的美术作品经常深刻体现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因此,美术学科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

二、美术生对“美术”的认识误区和提升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美术生是高中生中对美术感兴趣、有一定审美修养的人群,但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一般来说美术生中存在文化学科比较落后、人文学科比较薄弱的情况。而且,很大一部分美术生存在着对美术的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只要画画好,文化课过得去,能考取一所美术院校就行了,其它什么都不重要,甚至有的学生连常规文化课、美术课都不愿好好听。他们将“美术学科”混同于“绘画技法”,对这种概念混淆的理解是非常狭隘、及其有害的,从长远来看,将会严重制约他们未来的发展。

美术生中不少是将来要创作美术作品的人,具备深厚的人文知识功底和人文素养十分重要,美术生应在高中阶段打好基础,争取在未来能够为社会创造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满满正能量的作品。

因此,改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迫在眉睫。

三、利用美术鉴赏提升美术生人文素养

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所谓“鉴”就是要弄明白作品的作者、年代、材料、手段、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所谓“赏”即欣赏,就是接受者把他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等与个人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2 懂得“鉴”才会有所“赏”。一个人人文素养越是深厚,他所获得的审美感受越是深刻。同样,一个人的人文素养越是深厚,他所创作的作品也会越深刻。因此,美术鉴赏课是提升美术生人文素养的极佳阵地。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利用美术鉴赏提升美术生人文素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欣赏大量美术佳作

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可以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理想、培养人的能力,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优秀的美术作品也包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对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优秀的美术作品能使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情趣和获得特殊的精神享受,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内部和谐。因此,应尽量多安排美术生欣赏美术佳作。

2. 阅读基础美术理论

美术理论包含的范围相当广,广义指美术史、美术基础理论和美术批评。狭义的指美术基础理论。它以美术创作、欣赏、美术家和作品以及美术同社会、生活、自然的关系、美术理论自身为研究对象。另外总结、研究美术作品的材料、工具、制作技术和方法以及广义的美术理论自身亦是美术理论研究的任务。3 可见,美术理论与人文知识、人文素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必备的人文素养就不可能读懂美术理论,也不可能深刻地理解作品,相反,没有必备的美术理论储备也会给人文素养的养成造成障碍。

3. 学会独立鉴赏作品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培养美术生独立鉴赏作品的能力。鉴赏方法法可以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首先,要学会挖掘作品思想内涵、掌握作品历史背景、了解作品背后的人文地理。中国古代艺术都有非常深厚的哲学、美学思想作支撑,如“天人合一”、道家美学思想等,形成艺术作品的思想基础;历史上政治措施、时代风貌等会对艺术的方向和趣味产生重要的影响;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也是经常成为影响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懂得如何理解作品的艺术语言、掌握基本的构图法则、了解作品形式美的规则、理解一些基础的艺术批评方法等。这些是较为专业的鉴赏方法,对于美术生来说是比较有兴趣和容易掌握的,上课过程中不会存在较大的阻碍。储备了这些专业知识,能够更加正确高效地独立鉴赏作品。

4. 鼓励创造性临摹

创造性的临摹指的是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方法临摹作品,而不是依葫芦画瓢、照着原作一模一样地描绘。

在创造性临摹过程中,美术生既要充分领会原作创作意图,也要对原作创作方法有所掌握;既能够对原作进行高层次的鉴赏,又要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进行二次理解。在这种创造性临摹过程中,美术生要不时对照作者和自己的人文环境及产生的影响,对比作者的表现方法与自己的方法,看清之间的差异,从而获得更深刻的领悟。

这种创造性临摹使美术生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思考作品、获取作品背后的人文知识、感受其人文精神,对美术生人文素养的养成起到加速度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点。

结语

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精神的关怀,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人必然是更为“完全”的人。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人文精神,通过美术鉴赏可以帮助美术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获得精神的升华,使其有能力更好地思考艺术、思考人生,探寻人生的意义,并在将来能够创作出对社会对人类有积极意义的作品才是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人文素养 [D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 L= 3PNsLxpIkWz9oCJoHOSTR7JPCSpnhp LgXTP1JQs9I_0nKiPW1TxZY2yfJejXm4MO1ns3zcSxgJTQxt_t60nbyK.

[2] 全国中小学审定委员会 . 美术鉴赏 [M]. 北京 :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4

美术理论 [DB/OL].

[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sCiEQwND8YUpT_awL3TJJ1VkZS 5s1tj5uT5CvfuiVte07UeRK-Y2sHE7iQJyJr-mpqxNWiZUmSryV4xWbJQ7a.

[4] 石中英 . 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6): 12-14

作者一姓名:陈靖;性别:女;出生年月:1974.10 ;籍贯:江苏溧阳 民族:汉;最高学历:研究生;目前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美术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