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食》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伊日贵
伊金霍洛蒙古族小学 017200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记。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读破“音”和”形”的难点。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
教学背景
《中国美食》是统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课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传统美食及其烹饪方法。第一课时学生已认识生字、了解食材名称,本节课聚焦烹饪方法与汉字规律,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魅力,体会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 识字写字:会写“烧、烤、炒”3 个生字,正确书写“红烧、茄子、烤鸭、羊肉、蛋炒饭”5 个词语,注意笔画结构与书写规范。
2. 语言探究: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烫”等字,发现“火”字旁与“灬”(四点底)的联系,理解形旁表义特点,积累相关汉字。
3. 实践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煎、煮、蒸、炒、烤、爆”6 种烹饪方法,能说出对应美食;乐于分享家乡美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书写,运用部首查字法探究“火”与“灬”的联系。
难点:理解不同烹饪方法的特点,生动分享家乡美食,感受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含烹饪视频、美食图片、汉字演变动画)
2. 生字卡片、烹饪方法卡片、美食分享评价表
3. 实物道具:小锅铲、迷你蒸笼等(增强课堂趣味性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复习生字。
2.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导语:好的食材也需要对的烹饪方法,才能成就一道中华美食。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食材的名称,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烹饪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充满趣味的游戏开展复习,能有效激活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记忆,改变传统复习的枯燥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同时,游戏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其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一:研读菜名,了解烹饪一、研读课文,聚焦烹饪。
1. 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在菜名和主食中有哪些烹饪方法。出示学习任务三:
学习要求:
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圈一圈:圈出在菜名和主食中用到的烹饪方法。
说一说: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
2. 汇报交流。
3. 借助字词卡片认读“烧、烤、炖、炸、炒、煮、煎、蒸、爆”等表示烹饪方法的字。(板贴:烧、烤、炖、炸、炒、煮、煎、蒸、爆)
4. 你知道这些烹饪方法有什么区别吗?
(1)教师描述烹饪方法,学生说出对应的烹饪方法。并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烹饪方法。
食材不经过加热,或在加热后使其冷却,再加入调味料搭配入味——凉拌
将食物原料放入锅中加热并随时翻动使之成熟——炒把食物原料放在烤炉中,利用辐射热使之成熟——猛火加热,烹制时间短,菜肴脆嫩鲜爽——爆
把蔬菜、肉、鱼等加油、糖略炒,并加酱油等佐料,焖熟使其成黑红色——红烧
先用旺火水烧开,然后转成中小火,长时间烧煮的烹调方法——炖把食物放在滚沸的油锅中熬熟——炸把食物放在少量的热油里弄熟——煎
将食物及其他原料放置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汤汁或清水使之变熟——煮
拓展:“熬”——用小火慢煮。(熬粥、熬汤、熬糖)
(设计意图:这种方式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烹饪方法的差异,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分析能力。拓展“熬”的烹饪方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活动二:学习表达,分享美食一、拓展链接,分享美食
1. 拓展其他烹饪方式:你还知道哪些其他的烹饪方法?观看图片,认读烹饪方法。
涮羊肉、焖鸡、牛肉烩面、卤鸭、熏鸡、焗土豆、拔丝地瓜
2. 分享家乡美食,出示学习要求:
示例: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绍一道我喜欢吃的家乡美食。这道菜里用到了这些食材: 。
这道菜吃起来味道。有机会你也要尝一尝。
评价标准:美食分享评价单表格出示。
(设计意图: 分享家乡美食:给出分享示例和美食分享评价单,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表达框架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家乡美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分享家乡美食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指导书写,学写汉字
1. 学生认读,并观察“烧、烤、炒”的字形及重点笔画。
2. 指导书写。
3.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后描红、临写,再自由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讲评,评价指向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
(设计意图:学生认读,并观察“烧、烤、炒”的字形及重点笔画:让学生认读并观察字形和重点笔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对要书写的汉字有初步的认识,为正确书写汉字奠定基础。)
六、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无论是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用特定烹饪方法制作的食物,还是介绍家乡美食,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对家乡饮食文化的热爱,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此外,展示涮羊肉、焖鸡等其他烹饪方法的图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对中国美食文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