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编导策略探讨

作者

王丹

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引言:新闻编导作为新闻节目前期策划、中期执行、后期制作的把关任务,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节目质量和最终呈现效果。因此,新闻编导应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积极革新自身思维理念,在选题策划中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关注受众更加关心的时事热点和社会民生内容,通过见微知著的方式从海量的新闻素材中筛选出更符合受众生活实际且具有极高价值的选题。同时,新闻编导还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对工作任务的细化和统筹规划,确保团队成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确保拍摄内容符合策划要求。

一、新媒体时代到来对新闻编导的影响

(一)工作模式转变

在以往的新闻节目制作中新闻编导主要遵循较为固定的现行流程,即从新闻选题策划开始到节目的拍摄录制最后到编辑制作,每个环节均有着明确的时间节点和工作责任划分,这种固定的流程模式导致新闻节目整体制作周期较长,且内容呈现形式也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当今受众的多元需求。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即时性需求的不断扩大要求新闻编导必须注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凭借自身对新闻的敏锐性能时刻捕捉热点变化,一旦受众对某一领域的新闻展现出极高的关注度,便要立即调整工作计划对相关新闻内容进行报道,且在报道方式上也要有所创新,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新闻素材的快速收集与内容的创意制作。

(二)技能要求提升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各类新型新闻制作工具的出现,新闻编导不仅要精通采写编评等传统技能,还要掌握视频制作、数据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工具的应用方法。在视频制作上,新闻编导要熟悉短视频和长视频的制作流程与方式,在具体的指导中能够根据不同平台特性和受众需求变化提出创意想法。而在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上,借助舆论监测平台新闻编导能够对不同平台受众对同一新闻报道的评论内容进行收集,了解受众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并将反馈数据作为内容创作调整的重要依据。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上,新闻编导通过在系统中输入关键词、新闻主题、整体风格制作预览内容,并对其播出效果和预期取得的反响进行评估,从而在正式内容的创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导策略优化路径

(一)构建用户导向的内容生态系统

新闻编导应清晰地意识到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作为内容生产与传播的积极参与者,其身份属性的变化使其成为评估新闻内容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指标,只有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才能提升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从而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新闻编导需要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对受众在不同媒体平台浏览新闻过程中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从而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新闻报道。对于年轻受众群体,新闻编导可制作内容简洁且具有前瞻性的新闻内容,将目光聚焦于年轻人喜爱的数码科技、传统文化、时尚潮流等领域,并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创意呈现。而对于中老年群体,考虑其专业背景与职业特性,新闻编导可将报道方向放在社会民生、时事政治、教育医疗等领域,制作深度解读文章和系列专题报道,通过多维度的深入剖析为中老年受众提供专业的新闻解读。此外,新闻编导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受众互动机制,在社交媒体中通过评论区和话题讨论区进行互动,在评论区中受众可自由表达自己对新闻内容的观点看法,编导也可就观感体验向受众进行提问,以此调整创作策略。而在话题讨论区中,新闻编导可就新闻主题与受众进行交流,邀请受众分享发生在自己生活身边的且与新闻主题高度相关的故事,从中筛选最具新闻价值和报道意义的素材将其融入新闻报道创作当中,实现“PGC+UGC”的完美融合,进一步增强受众的参与感。

(二)搭建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体系

数据作为推动新闻报道创新重要驱动力,是现阶段新闻编导提升新闻质量与满足受众多元需求的必然选择。借助大数据工具新闻编导能精准把握时事热点的变化,了解受众关注的话题变动趋势,根据受众需求的转变在专业数据网站上获取新鲜资讯,从而实现精准选题策划。而在内容拍摄制作上,智能写作助手的出现能根据前期收集的素材与最终明确的选题快速生成内容脚本,新闻编导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修订结合预期播出效果,针对节目内容与顺序进行调整。在后期制作上,智能剪辑工具凭借图像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自动筛选契合新闻主题和内容风格的画面,并对海量素材进行创意剪辑,新闻编导可在系统中输入自己的需求,系统会结合最新的要求对内容进行调整。这种自动化的内容生产过程不仅大幅缩短内容生产周期,还能针对需求变化进行多次修改。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并不能真的像人一样思考,其在人文关怀的展现和价值观的传递上还需要人来完成。此外,在内容分发环节为实现的新闻的精准推送,新闻编导要在具备跨界思维的基础上,还要能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构建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模型,针对不同端口和不同背景的受众推送更加适配的内容,利用A/B测试法对不同的内容标题、配图、推送时间等进行测试,根据数据反馈选择最优方案,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

(三)创新沉浸式传播矩阵

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与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新闻编导应加强自身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打造沉浸式的新闻报道给予受众更为新奇独特的新闻体验。其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通过全景还原新闻现场,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中,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紧张感。增强现实技术则能够在真实场景的基础上叠加虚拟元素,不仅能给受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参与体验,还能增加多样化的互动功能。尤其是虚拟人物的添加能够在 24 小时不间断播报新闻事件的同时还能热情地回应受众提出的问题,为其提供新闻节目单和热点事件。而混合现实技术融合了二者的优势最为典型的便是元宇宙,在元宇宙中任何事物都是完全虚拟的受众有着极高自由度,不仅能个性化定制自己的形象还能与元宇宙中的任何物品进行互动,让受众有更多的机会亲身感受沉浸式新闻的魅力,进一步扩大新闻的传播影响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宽与媒介形式的多样,使受众时刻接受海量信息的冲击,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新闻编导应积极开展创新改革工作,将用户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在保证新闻内容质量的前提下筛选更多符合受众信息需求的新闻线索并进行创意编辑。同时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生产模式,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丰富新闻内容和创新呈现方式,带给受众更加全面新颖的信息内容。此外,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形成沉浸式的传播驱动,使受众在观看新闻报道的同时也能进行即时互动,激发受众参与欲望扩大新闻传播范围。

参考文献:

[1]钱春园.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叙事优化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4,45(04):25-28.

[2]马婷.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编导的创新发展策略分析[J].参花(下),2023,(12):47-49.

[3]范虹宇.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新闻采编的突围策略[J].记者摇 篮,2022,(0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