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高段小古文课堂中的应用
杨晓娜
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 214105
引言:尽管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面对和现代语言差别很大的小古文,还是很容易遇到“读不明白、记不住、不会用”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逐字翻译加上背诵默写”的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情感感受。情境教学法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通过创设和古文内容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所以,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小古文课堂上的运用,对于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2]。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高段小古文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立足文本,构建生活关联情境
小学高年级的小古文,很多都是从生活场景或者自然现象里选取素材的。比如《杨氏之子》写的是家庭里的对话场景,《伯牙鼓琴》讲的是和朋友情谊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从古文内容本身出发,找到和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地方,搭建贴近生活的教学场景,从而帮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小古文。
对于像《菊》《莲》这类描写自然景物的小古文,教师可以结合校园里的植物资源来创设教学场景。比如在教《菊》之前,带着学生去观察学校秋园里的菊花,让学生描述一下菊花的样子、颜色和生长的环境。到了课堂上,再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文中“菊,花之隐逸者也” 这类句子做对比,想想作者为什么把菊花叫做 “隐逸者”。学生在亲身观察体验后,就能把古文中抽象的描写变成具体的形象,加深对小古文所营造意境的理解。
(二)借助表演,创设角色扮演情境
在小学高年级的小古文教学中,借助表演来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3]。这个阶段的学生通常有比较强的表现欲望和模仿能力,角色扮演能让学生从被动地听教师讲课,变成主动参与,在 “演” 的过程里自然而然地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古文的深层意思。教师可以根据小古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特点,设计贴合课文内容的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说话的语气语调等方式,把课文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对小古文的理解。
像《刻舟求剑》这类寓言类小古文,就很适合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扮演文中的楚国人,在模仿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这个动作时,学生能直接感受到这种做法的不合理,进而理解这则寓言所讲的 “拘泥于旧方法而不知道变通” 的道理。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小古文的理解,让学习不再那么枯燥。
教学《两小儿辩日》时,课堂上要求学生扮演两小儿现场辩一辩,一开始,学生只是引用文中的句子进行辩论,后来越辩越激烈,加上了动作、表情等,甚至到了教室外面进行辩论,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同学们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辩斗”的含义。
(三)运用媒体,打造视听结合情境
运用媒体打造视听结合的情境,是小学高段小古文教学中很实用的方法。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帮助学生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感受小古文的意境和情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直观、生动的内容更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这样的视听情境,把小古文中抽象的内容变成具体可感的视听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游子吟》时,教师可以播放配有古诗吟唱的动画,动画里展现母亲深夜给儿子缝补衣服的场景。之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分享妈妈关爱自己的事情,把小古文里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连接起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另外,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制作小古文的思维导图、字词解释动画等,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理解重点字词。
教学《自相矛盾》时,利用多媒体创设古代集市的场景,播放一段动画,画面定格在楚人自夸的场景,学生兴趣盎然,接着化身为“思维侦探”,去破解这个逻辑谜题。
(四)结合实践,设计体验探究情境
在小古文教学里,教师可以结合古文内容设计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学到知识,加深对小古文的理解。这种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学习方式,能把抽象的文本内容变得更具体可感,帮助学生跳出单纯的文字记忆,真正理解小古文讲的是什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古文的主题和内容,挑选合适的实践形式,准备必要的道具或材料,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参与进来。学生在实践时,需要结合课文里的描述去思考、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文本情节、人物行为或事物原理。实践结束后,通过讨论交流,能让学生把实践中的感受和文本内容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对小古文的认识。
教学《自相矛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创作诚信标语,为楚人的摊位设计一句提醒他“言行一致”的标语,也可以让学生帮助楚人合理地推销矛和盾。
教学《古人谈读书》时,教师设计的其中一个学习活动是“入情境,巧运用,悟读书之法”,这一部分中设计了三个实践活动:一是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论语》中的句子劝导孔子学堂三位弟子。二是:你最想把《论语》中的哪句送给自己呢?你收获了什么读书方法和态度?三是:把积累到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写在书签上送给自己的好友?赠送的时候要说明理由。
(五)融入文化,营造传统浸润情境
在小古文教学里,教师可以通过营造传统文化浸润情境,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把小古文学习和文化感知融合起来,让学习不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
课堂上创设 “春节文化展” 的情境,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分享春联的内容、鞭炮的由来、年夜饭的寓意等。之后结合文中 “除夕,更岁交子,爆竹声中一岁除”等语句,引导学生讨论“小古文中写了哪些春节习俗?这些习俗现在有什么变化?”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能把小古文内容和传统文化知识联系起来,理解小古文所反映的节日文化内涵。
通过营造这样的传统文化浸润情境,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不仅能加深对小古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让语文教学自然而然地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二、结语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和生活相关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结合视听元素、组织实践探究活动以及营造文化浸润氛围等多种不同的情境,有效地解决了小古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根据古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习惯,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景。同时要重视场景的真实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在场景里主动去感受、体验和摸索,提升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实际教学情况表明,情境教学法不只是能帮学生学会小古文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结合信息技术,打造出更有沉浸感的教学场景,让小古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更有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青蔓 . 情景教学在小学古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 小学生 ( 中旬刊 ),2021,(04):42.
[2]宋芬芳 . 统编版教材背景下小古文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J]. 小学生作文辅导 ( 读写双赢 ),2020,(04):5.
[3]李 红 . 小 学 语 文 古 文 情 境 教 学 模 式 的 探 究 [J]. 知 识 文库 ,2021,(02):23+25.
[4]张湘溪 , 林瑜 , 罗孟 , 等 . 小学语文古文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究 [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 湖南省长沙县松雅湖第二小学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 ; 湖南省长沙县大同星沙小学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岩山镇中心小学 ; 湖南省衡阳县演陂镇新塘完全小学 ;,2018:85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