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青少年击剑训练中的兴趣培养策略

作者

谢鹏龄

红河州奥林匹克体育运动训练中心 661100

在体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体育训练正从 “技能灌输” 向 “全面发展”转型。击剑运动所蕴含的专注力、应变力与抗挫折能力培养,使其成为家长青睐的素质教育选择,但训练过程中的兴趣维系始终是行业痛点。青少年的运动参与动机具有显著的情感驱动特征 —— 当训练体验与他们的好奇心、成就感需求相契合时,才能形成持久的参与动力。传统击剑训练中,“先苦后甜” 的理念往往导致青少年在体会运动乐趣前就已退缩。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本文探索如何将趣味元素与技术训练有机融合,通过游戏化设计、阶梯式目标等策略,让青少年在享受击剑魅力的同时实现技术提升,为青少年击剑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一、设计趣味化训练内容,将基础动作融入游戏情境

青少年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尚未完全发育,这使得他们对枯燥刺激的耐受度较低,而对新奇事物的探索欲望强烈。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主动探索和互动体验来构建知识体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一步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当训练内容以游戏化形式呈现时,能激活青少年的内在动机系统[1]。击剑基础动作的重复性训练若缺乏趣味元素,极易引发心理疲劳,而将弓步、防守等动作拆解为游戏任务,能利用青少年的竞争心理和成就需求,让他们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自然内化动作规范。同时,游戏中的即时反馈机制,能帮助他们快速调整动作细节,形成积极的行为强化循环,从而延长专注时长并提升训练投入度。

在进行刺击动作训练时,教练可设计 “星际护卫队” 主题游戏。用彩色胶带在场地划分出 “能量区”“陨石带” 等区域,将泡沫制成的 “外星入侵者” 模型悬挂在不同高度。青少年化身护卫队员,需在规定时间内用剑尖精准刺中 “入侵者” 的指定部位(贴有荧光标记)。游戏设置 “能量值” 积分系统,规范完成刺击动作得 3 分,击中荧光标记额外加 2 分,触碰 “陨石带” 则扣 1 分。训练中,教练会扮演 “指挥官”,通过对讲机实时提示:“注意手腕转动角度,保持剑身稳定才能精准命中!” 当某名队员连续三次得分时,全体队员会齐喊 “护卫队,加油!” 进行鼓励。这种充满科幻感的互动设计,让青少年在冲刺积分的热情中,不知不觉掌握了刺击的发力技巧和瞄准要点,训练结束后仍意犹未尽地讨论战术。

二、搭建阶梯式挑战平台,依据能力设置渐进式目标

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强调,有效的学习应建立在学习者现有能力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青少年在击剑训练中,能力提升呈螺旋式上升,若目标设置超出其承受范围,易产生挫败感;目标过低则会削弱训练动力。阶梯式目标通过拆解复杂技能为可量化的阶段性任务,让青少年在每一步都能看到明确的进步方向。这种设计符合青少年的成就动机发展规律 —— 他们既需要挑战来证明自我,又依赖阶段性成果获得持续激励 [2]。同时,渐进式目标能帮助教练精准把握指导力度,在 “现有水平” 与 “潜在水平” 间搭建脚手架,既避免拔苗助长,又能推动能力边界不断拓展,最终形成 “完成目标 — 获得自信— 挑战更高目标” 的良性循环。

教练将击剑能力划分为 “青铜剑士”“白银剑士”“黄金剑士”“钻石剑士”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包含 5 项核心指标,如 “青铜剑士” 需完成 30 秒内 10 次标准弓步、连续 5 次成功格挡等。为学生 ΔA 制定的进阶计划中,首月目标聚焦 “青铜剑士” 的步伐稳定性,教练会用视频对比分析其动作偏差。当学生 A 达成青铜级标准后,授勋仪式上,教练会展示其训练前后的动作对比视频,全体学员鼓掌祝贺。进阶至白银级时,目标升级为 “3 分钟内与同伴完成 5 组有效攻防转换”,学生 A 起初因配合生疏屡屡失误,教练针对性增加双人喂招训练,三周后终于达标。在白银级授勋时,学生 A 主动分享:“原来我能做到这些,现在特别想试试黄金级的战术组合!” 这种可视化的进步轨迹,让训练动力持续高涨。

三、结语

青少年击剑训练的本质,是在技术传承中培育终身运动的热爱。本文提出的趣味化训练设计与阶梯式目标体系,打破了 “训练必苦” 的固有认知,证明竞技运动的严谨性与青少年的兴趣需求可以和谐共存。当弓步练习变成探险游戏,当技术进阶化作勋章升级,击剑训练便超越了单纯的技能传授,成为青少年探索自我潜能、收获成长快乐的载体。这些策略的核心价值,在于尊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激励机制替代机械约束,用多元的互动体验激活内在动力。未来,随着更多个性化、场景化训练方法的融入,青少年击剑教育必将在保持运动本色的同时,绽放出更具吸引力的光彩,让更多青少年在剑影灵动中感受运动之美,收获终身受益的品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坤辉 . 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心理及身体素质训练措施 [J]. 新体育 ,2025,(10):17-19.

[2] 张 学 工 . 青 少 年 击 剑 运 动 员 体 能 训 练 方 法 研 究 [J]. 武 术 研究 ,2024,9(08):96-98.DOI:10.13293/j.cnki.wskx.01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