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背景下电气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构建研究
姜海洋
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 222000
一、引言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核心形态,正逐步实现从传统电网向高效、可靠、绿色、互动的智能化方向转型。智能电网融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与电力系统技术,在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和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也给电气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电气施工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其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人员安全和电网的稳定运行。然而,智能电网的复杂性、技术的创新性以及施工环境的多样性,使得电气施工安全风险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传统的风险评估与防控模式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深入研究智能电网背景下电气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智能电网背景下电气施工安全风险的新特征
(一)风险因素多元化
智能电网涉及大量新型设备和技术,如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新能源接入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过程中,不仅存在传统电气施工中的触电、高空坠落等风险,还新增了设备兼容性、数据传输安全等技术风险。同时,智能电网的建设往往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供应商等,各方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不畅也可能引发安全风险。
(二)风险关联性增强
在智能电网中,各个环节和设备之间的关联性极强,一个环节的安全风险可能会迅速传递到其他环节,引发连锁反应。
(三)风险动态性突出
智能电网的运行状态会随着负荷变化、天气条件、新能源接入等因素的影响而实时变化,这使得电气施工的安全风险也具有动态性。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电网的实时状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否则可能会因风险因素的变化而引发安全事故。
三、智能电网背景下电气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因素权重,进而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在智能电网电气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中,可将风险因素分为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多个层次,然后通过专家打分等方式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最后计算出总体风险值,为风险防控提供依据。
(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风险评估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具有模糊性的事物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由于智能电网电气施工安全风险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素,如人员的安全意识、设备的运行状态等,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等级。该方法通过建立风险因素的模糊集合和评价矩阵,计算出各风险因素的隶属度,进而确定总体风险等级。
(三)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评估
随着智能电网中监测设备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的施工安全相关数据,如设备运行数据、人员操作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通过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能够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实时预警和动态评估,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智能电网背景下电气施工安全防控体系构建
(一)人员管理体系
人员是电气施工安全的核心因素,构建完善的人员管理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其熟悉智能电网施工的特点和安全要求。其次,要建立严格的人员准入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最后,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规范其操作行为,杜绝违章作业。
(二)设备管理体系
智能电网电气施工涉及大量的新型设备,设备的质量和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施工安全。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加强设备的采购、验收和检验工作,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另一
方面,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环境管理体系
施工环境对电气施工安全也有着重要影响,构建环境管理体系可以有效降低环境因素带来的安全风险。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评估,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气候情况、周边环境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控制,如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风力等参数,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
(四)技术防控体系
充分利用智能电网的技术优势,构建技术防控体系可以提高施工安全的保障能力。例如,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设备和人员的定位跟踪,确保其在安全区域内作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模拟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五)应急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迅速响应,降低事故损失。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同时,要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在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救援工作,并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结论与展望
智能电网的发展给电气施工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是保障智能电网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智能电网背景下电气施工安全风险的新特征,探讨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评估方法,并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技术防控和应急管理等方面构建了安全防控体系。
未来,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气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例如,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风险评估的智能化水平,利用区块链技术增强防控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同时,还需要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电气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为智能电网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欣然,宋军英,朱吉然,等。智能电网中电气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研究 [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23, 47 (5): 123-130.
[2] 张波,王凯,李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电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控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2, 42 (10): 3650-3658.
[3] 刘建明,赵鑫,陈亮。智能电网背景下电气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J]. 电网技术,2021, 45 (8): 3020-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