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作者

李浩

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中心小学校 四川 内江 641008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两大基本板块,教师通过利用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此来充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部门改革的实现,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小学阶段是语文素质培养的初期也是启蒙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以此来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应用能力;有机融合

小学阶段读写结合是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的教学目标,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严重限制了学生读写能力结合的培养,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读写分离出来,例如在阅读教学中盲目的要求学生进行重复的阅读,缺乏独自思考的空间,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这导致了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只会单一的借鉴,不会自主的开发写作思路,组织写作语言,严重影响了写作的独特性。语言艺术是一门需要修炼的学科。而不是一味的纸上谈兵,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实践发现自己语言上的表达错误,获得反思和纠正的机会,进而得以提高。针对目前的教育问题,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实践寻找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融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不断提高语文的写作能力。

1 创设情景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激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写作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步入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阅读和写作能力成为了语文试卷中的考核重点,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如今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因此,阅读写作融合教学模式在我国小学逐渐开展实施。教师通过对课文阅读内容的拓展,创设趣味化的情景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文字的向往,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写作思路并为进行文字创作提供内容。学生通过充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充沛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对于文字创作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课堂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文字创作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课本的单元主题内容进行教学, 按照书本上的单元描写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充分学习各种描写手段,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当中。例如:教师在教学《刷子李》这一课时,在正式教学开始前,教师通过将这一课中所讲述《刷子李》的作者冯骥才提前告知给同学,让学生进行课外预习,通过网络提前聊起文章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写作特征。正式上课开始前,教师将本堂课所要讲述的课文《刷子李》提前告知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上阅读,了解到本文小说中的主人公刷子李虽然是生活在贫穷巷子里的凡夫俗子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但他具有一门神奇的手艺,刷墙技术十分高超的故事。文章借助刷子李干活时候的黑衣与刷墙的白漆形成鲜明的对比,用一种出乎情理之外但又让人感觉在情理之中的方法,夸张地刻画刷子李高超的手艺。教师通过《俗世奇人》中寻找类似文章《泥人张》、《快手刘》、《苏七块》等具有相同写作手法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自己所学的感悟,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对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人物描写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文字创作,激发学生对于有描写的写作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字创作爱好,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读写启蒙作用。

2 增加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为写作积累充足的素材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多,在客观上有效地提高学生做课外阅读数量,教师可以通过结合书本内容设计有关的课外阅读学习,让学生通过新兴的科技力量拓展自己的阅读量,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建立自己庞大的文学知识体系。学生通过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学储备量,积累优秀的文字语句,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文学体系,建立优秀的审美能力。

在文学著作阅读课堂上,教师通过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筛选优秀的文学片段,拓展学生的文学素材,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学习,积累了庞大的语文知识体系,将所积累的优美诗句应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当中。比如,课文中出现的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在进行语文阅读课堂的过程中,通过鲁迅先生的人物描写,利用小时候雪地捕鸟的故事事迹,生动地刻画了机敏聪慧、有勇有谋的少年形象,通过用我和我的朋友闰土进行对比,凸显闰土的人物形象,文章最后与中年闰土形成了巨大反差,暗讽了当时社会的悲惨现状。与鲁迅先生这篇《故乡》相同的小说还有很多,像《狂人日记》、《高老头》、《泰坦尼克号》。这些文章都深刻刻画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辛苦,暗访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教师通过语文课堂的课外延展,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增加了学生文字创作过程中的写作思路,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形成对于文章的认识体系。

3 通过大量的文学创作,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阅读水准

随着我国教育部门不断改革深入,增强了中小学生的阅读量,要求了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数量,加强学生的读写训练。教师在写作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利用课上学习所积累的优美诗句或者文章语言,应用到自己作文写作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积累的兴趣。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寻找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写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和文章思路,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保证了实践与教学共同进行,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正是因为如此,学生通过文章写作锻炼,交流和分析每个学生的体验和情感,才能碰撞出更多地心灵上的火花,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在开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语文课堂过程中,教师通过本篇课文内容,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展开写作训练,通过本文的对比描写手法,让学生在自己写作过程中也应用这种写作手法进行创作。课文通过母亲的赞美和父亲的批评,产生了强烈的反差,结尾强调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思考的精神。教师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充分让学生联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父母的行为习惯,要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通过自己的文字语言叙述,表达出学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作者在文章写作过程中进行了几次情感的变化,从“得意洋洋”到“满怀希望”,再到“紧张”到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再到文章后来的“失望地痛哭”和“幡然醒悟”。学生可以通过回忆自己的过往经历进行写作,详细谈谈自己日常生活中,父母对于自己的教育方式,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进行深刻的思考与体会。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写作过程的优缺点,并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相互完善自己的文章内容,从而实现从阅读到文章写作的迁移,实现读写的有机融合。

4 培养学生文字应用能力,提高文章的文学素养

阅读是储备阅读材料,获取文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让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重要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了解数千年前的文学知识,体会外国文章的文字魅力,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在其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和丰富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拓展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加大课外阅读的学习,为写作打好坚固的文学基础。在课外过程中,学生对书本内容进行知识积累,达到精读的目的,还要求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储备量,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准。

在语文写作课堂上,教师要教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字借鉴,将阅读过程中学生所积累的文学知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过程中,通过丰富的阅读量,提升写作过程中的文学储备量,彰显学生的文学素养。例如,在《自相矛盾》的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通过合作互动学习,理解本篇文言文所表达的事情。教师通过对于文言文的翻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之后由各小组同学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写作的练习,仔细谈一谈楚国人对于矛盾如何去自圆其说。本文通过描写卖矛和盾的人夸大其词,说他的盾什么都穿不透;又说他的矛也什么都刺的透。当他人询问他的矛刺他矛盾时无法自圆其说,揭示了世上没有无坚不摧的矛,也没有坚不可破的盾的道理,告诉了我们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学生通过对《相互矛盾》所讲述道理的探讨与创作,深刻理解了文章的核心内涵,当在遇到类似写作内容过程中可就可以将本文作为案例进行叙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的文学素养。

总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清楚的知道阅读和写作两者在教学的时候要紧密联系,通过课文阅读教学增加学生的写作词汇,再利用课堂写作联系阅读中的技巧,两者之间结合教学,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 谢淑茗.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1):481.

[2] 吴凌燕.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J]. 考试周刊, 2016(64):1.

[3] 谢志美.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研究[J]. 科教文汇, 2014.

作者简介:李浩,1988年3月,女,四川省广元市,汉,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