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海外EPC 项目属地化施工管理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

刘止戈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80

引言

海外 EPC 项目要求承包商对设计、采购、施工全程担总责,这需要强大的综合管理与技术能力,且要在不同国家法律与文化环境中高效推进。但不少中国企业仍以国内模式应对,对东道国法律、劳动力、供应链及文化差异重视不足,结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甚至引发争议。属地化施工管理是破局关键。它注重整合当地人力、物力、技术和制度资源,把国际工程管理理念与本地实际融合,打造适应性强的管理模式,涉及施工队伍、供应链、分包体系、技术方案、质量安全及社区关系等多方面优化。本文先阐述属地化的概念与特征,接着剖析海外 EPC 施工管理面临的效率瓶颈,像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不畅、对当地法律不熟悉引发的合规风险等。最后,针对这些瓶颈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路径,旨在为中国企业提升海外EPC 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在国际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海外EPC 项目属地化施工管理的内涵与必要性

属地化施工管理在海外项目中意义重大。它要求承包商在施工组织、资源配置以及制度建设时,充分借助当地资源与环境条件,构建契合东道国法律、文化和习俗的管理体系。这一管理模式并非局限于人力资源本地化,而是实现了管理理念、供应链、风险控制以及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实施属地化施工管理好处众多。在成本上,能降低国际运输与人员派遣的费用;在政策层面,符合政策导向,易获得当地政府支持。从项目执行来看,利用本地工人和供应链,可提升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周期,还能降低物流风险。此外,吸纳本地就业、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有助于改善与政府和社区的关系,减少社会和政治风险。在“一带一路”等跨国合作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海外 EPC 项目面临诸多挑战,属地化施工管理凭借其独特优势,已然成为提升海外 EPC 施工效率、有效降低各类风险的重要途径,值得承包商深入探索与实践。

二、当前海外EPC 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主要效率瓶颈

虽然属地化理念已逐渐被承包商所认识,但在实际施工管理中仍存在诸多制约效率提升的瓶颈。首先,项目组织架构与属地化程度不足,很多海外项目仍以国内派遣人员为核心,缺乏对本地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系统培养与授权,导致管理决策与现场执行之间存在信息滞后与文化隔阂。其次,供应链属地化水平低,关键设备与材料依赖跨国采购,不仅运输周期长、成本高,还容易受到国际贸易政策和物流条件的制约,影响施工进度。第三,跨文化沟通与管理能力不足,中国企业在管理本地员工时往往忽视了宗教习俗、劳动法规、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劳资关系紧张甚至引发罢工。第四,信息化与数字化施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依然依赖人工台账和纸质文件,导致数据传递不及时、信息共享困难,降低了进度与质量控制的效率。最后,属地化政策执行缺乏系统性,一些企业虽然在招聘和采购上采用了本地化策略,但缺乏配套的培训体系、绩效激励和质量控制机制,导致属地化效果打折扣。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项目施工效率,也增加了项目延误、成本超支和合同争议的风险。

三、提升属地化施工管理效率的组织与人力资源策略

属地化施工管理的核心在于组织架构优化与人力资源配置的本地化。首先,项目应建立双核心管理架构,即由国内派遣的核心管理层与本地管理骨干共同组成决策与执行体系,确保管理决策既符合国际工程标准,又贴合本地实际。其次,应加大本地人才的招聘和培养力度,不仅在普通工种上采用本地劳动力,还应在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物资管理等关键岗位吸纳本地专业人员。针对本地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应建立分层培训体系,涵盖安全规范、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跨文化沟通等内容,以提升团队整体素质。此外,应针对东道国劳动法规和文化习俗制定适应性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合理的薪酬福利、节假日安排、职业发展通道等,以增强本地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对于派遣人员,应加强跨文化管理培训,使其能够理解并尊重本地文化,与本地员工建立信任关系,减少沟通障碍,从而形成高效协作的施工团队。

四、供应链属地化与信息化管理的协同优化

供应链属地化是提升海外 EPC 项目施工效率的关键环节。承包商应在项目前期即开展本地供应链调查与评估,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并通过长期合作关系提高采购效率和供应稳定性。对于本地无法提供的关键材料与设备,应通过国际采购与本地加工结合的模式,缩短供应周期并降低物流成本。在供应链管理中引入信息化平台,实现采购计划、库存管理、运输跟踪的实时可视化,确保物资供应与施工进度的精准匹配。同时,将BIM、ERP 等信息化系统与供应链管理集成,打通设计、采购、施工和财务的数据信息,实现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管理。在属地化采购中,还应注重对本地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与技术指导,通过技术标准培训、质量验收机制等方式提升其供货能力,确保属地化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此外,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与多渠道采购机制,可以有效应对政治风险、自然灾害和国际物流中断等突发情况,保证施工连续性。

五、风险防控与持续改进的属地化管理体系构建

海外 EPC 项目的属地化施工管理不仅需要关注效率提升,还必须在风险防控和持续改进方面形成闭环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符合东道国法律和国际标准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现场安全培训和监督,防止因安全事故导致工期延误和声誉损失。其次,在法律与合规方面,应聘请熟悉当地法律的法律顾问,确保用工、税务、环保等环节的合法合规,避免因政策变动或违规操作引发争议。第三,应将项目执行中的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的属地化管理模板,应用于后续项目以提高管理的标准化和可预见性。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应建立绩效评估与改进机制,对属地化施工管理的关键指标如工期、成本、质量、事故率等进行定期评估,并针对不足制定改进措施。通过持续优化与动态调整,形成长期适应海外复杂环境的属地化施工管理体系,不仅提升单个项目的执行效率,也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长期竞争力奠定基础。

结论

海外 EPC 项目的属地化施工管理是应对跨国工程复杂环境、提升项目执行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属地化的内涵与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施工管理中的效率瓶颈,并提出了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优化、供应链属地化与信息化协同、风险防控与持续改进等方面的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只有将属地化理念贯穿于项目全周期,并与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管理相结合,才能在国际工程竞争中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双提升。未来,中国企业应在海外项目中进一步深化属地化管理实践,构建系统化、智能化的属地化施工管理体系,以适应全球工程市场日益复杂的环境变化。

参考文献

[1] 王沛 , 劳文 , 张如意 , 等 . 国际 EPC 项目管理风险挑战分析与组织能力提升对策 [J]. 中国勘察设计 ,2024,(10):34-39.

[2] 许井 . 海外 EPC 总承包项目管理要素和风险控制 [J]. 东方电气评论 ,2024,38(04):83-88.

[3] 唐俊鹏 .EPC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J]. 建筑设计管理 ,2024,41(07):31-36.

[4] 王伟祥 . 海外电力 EPC 项目实施要点浅析 [J]. 小水电 ,2024,(03):48-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