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

植秀燊

遂溪县第一中学

一.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缺乏系统的德育渗透评价体系和参考标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实施的要求和规范性上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学校的教育重心倾向于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升学率方面上,忽略了学生德育教育,或者在制定德育目标时,缺乏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指向,导致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生物教师本身、教学中的不足

1 生物教师德育渗透认识不足缺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重要,不仅在传授知识上有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刻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德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教师对于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达到的德育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规划,导致德育渗透缺乏方向和重点,影响了德育渗透的质量和效果。

2 对教材内容挖掘不深

对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挖掘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展现生物学知识背后的德育价值。

3 教学方法不当

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可能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缺乏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够传授知识,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德育的渗透。

4 忽视个体差异

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道德认知水平,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二 .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以下对策来加强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渗

(一)学校层次上德育渗透的对策

1 完善评价机制

学校作为教学的管理单位,应该构建完整的德育渗透体系和评价方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德育素养进行全面评价。同时,引入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评价主体,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有可靠的评价依据。

2 开展高中生物学教研活动

组织教师开展德育教研活动,分享德育经验,共同探讨解决德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生物教师参加德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 强化教师自我提升

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德育相关知识,关注德育领域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4 注重师德建设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道德的楷模和榜样。

5 加强家校合作

通过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共同营造支持德育教学的环境,减少外部环境对学生德育学习的负面影响。

(二)生物教师层次上德育渗透的对策

1 提升自身德育素养

生物教师应深入学习德育理论,了解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加有关德育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

2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生物课堂中贯穿德育理念

高中生物学蕴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生物教师要认真研究生物教材,发掘其中蕴含的珍爱生命、科学精神、伦理道德等德育元素。将德育素材与生物知识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德育。下面列举人教版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一些德育要素。

2.1 渗透生命教育与珍爱生命教育

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通过学习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生命过程,使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到生命的诞生和复杂性。在“细胞的癌变”一课中,教师可以讲解癌症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珍爱生命。这些素材都是想多当的。

2.2 渗透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教育

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第四章内容教师可拓展渗透当前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给人类带来的种种不良影响,列举一些关于人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一些事例,例如大熊猫、朱鹮的濒危动物的保护措施。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生命的尊重。在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设中,考虑到大坝建设将破坏中华鲟的生殖迁移,为此专门成立了长江中华鲟繁殖研究所。

2.3 渗透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著名生物学家的生平和贡献,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通过介绍他的科研经历,让学生学习他坚持不懈、勇于创新、为人民谋福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揭示出遗传规律的孟德尔 ; 敢于质疑,用果蝇做实验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摩尔根,还有如施一公、翟中和、屠呦呦等我国科学家的接触贡献。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困难和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给予每个学生关注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对学生的道德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中对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发展的研究,能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宝贵与脆弱,尊重和珍惜每一个生命个体,培养关爱他人、关爱其他生物的慈悲之心,可塑造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生物科学的研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和道德规范,在教学中融入德育,能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索必须诚实守信、严谨认真,杜绝学术造假和不端行为,可培养科学道德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 2017 年版 )[S].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陈国.高中生物学学科德育的内涵及实施路径[J].生物学教学,2020( 2) .

[3] 庞淳 .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措施的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4):19-20.

[4] 蒋进.浅谈德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物教学,2018( 6)

[5] 李洋,杨志坚,程庆雷 .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J]. 基础教育研究,2019(14):7-8.

[6] 张彪 .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J]. 教育界,2022(  26):41-43

[7] 邬昌红 .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略 [J]. 考试周刊,2018(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