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
林志海
琼海市温泉中学 571400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关键期,传统分散型教学模式往往割裂知识联系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思维方式,大单元教学作为课程改革重要方向强调知识体系整合、内在联系挖掘、核心素养培养,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提供新思路。探究立足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分析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数学思维能力构成,探讨教学环节中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中思维能力发展路径,期望能够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一、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思维能力构成分析
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构成呈现多元复合特征,通过系统梳理可以归纳为四类核心思维形式,逻辑思维作为数学思维基础包含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及论证能力,体现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分析条件、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全过程,大单元教学整合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在更广阔情境中应用逻辑推理,增强思维严密性。抽象思维表现为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提炼共性特征、构建数学模型能力,在代数几何概率等多领域均有体现,大单元教学通过主题式学习促使学生建立概念间联系,提升抽象概括水平。创新思维体现为灵活转换解题思路、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通常在开放性问题解决中展现,大单元教学打破章节限制,激发学生跨领域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应用思维指向将数学知识迁移至实际情境能力,体现数学工具性价值,大单元教学强调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联系形成完整应用思维链条。
大单元教学为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提供系统框架,其与思维能力构成要素间存在深层互动关系,从认知发展角度观察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阶段,思维特点表现为抽象能力增强但仍需具体支撑,大单元教学提供完整知识体系与问题情境符合此阶段认知特点。从思维过程看数学思维能力发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规律,大单元教学设计遵循认知规律将相关知识点有机串联,构建完整思维链,使学生在连贯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思维深度与广度。
二、大单元教学环节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大单元教学环节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需采取系统化策略,从知识整合、情境创设、问题链构建多维度入手,先应明确思维目标将单元核心概念与思维方法作为贯穿始终主线,创设富有挑战性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与探究欲望,构建递进问题链引导学生沿着认知规律逐步深入。与此同时组织协作探究活动,通过小组讨论碰撞思维火花,重视知识间联系梳理,引导学生构建网状知识结构形成系统思维方式。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思维方法显性化指导,将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作为教学重点明确呈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关注思考路径,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展示数学思维轨迹,通过思维导图构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通过反思性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内化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教学为例,应当通过整合单元内容设计思维培养路径,教师应当先创设手机流量计费情境,设置“某运营商推出两种套餐,月费固定且流量可无限使用但限速,速度与当月已使用流量成反比例关系”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速度与流量关系感受反比例关系数学特征。随后引导学生提炼函数解析式 y=k/x ,并设计层级问题链:从特殊值代入验证到图像描点绘制再到性质探究,最后到实际应用比较使思维由具体逐步抽象。探究活动中应当设计多情境问题如春游租车费用与参与人数关系、定额加工时间与工人数量关系等,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反比例函数共性与差异,理解反比例系数 k 含义与实际背景联系。通过函数变换探究如 y=k/(x-a)+b 变换对图像影响,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与迁移能力,课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对比正反比例函数异同,构建完整函数知识网络形成系统化认知。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单元教学评价中,数学思维能力发展路径
大单元教学评价中构建数学思维能力发展路径需突破传统考核方式局限,建立多元立体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从单一知识点转向思维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思维广度、深度与灵活性,评价形式应实现多样化,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通过学习档案、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记录学生思维发展轨迹,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小组互评相互补充形成全方位评价视角。评价标准设计上应体现层级性,基于思维能力发展阶段特征构建阶梯式评价指标引导学生明确提升方向,同时应建立思维能力诊断模型,从思维敏捷度、深刻度等维度评估学生思维水平,通过解题策略分析识别思维方式特点,通过错误类型归纳发现思维盲点。评价结果应成为教学调整依据,教师根据评价反馈有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为不同思维特点学生提供相应支持,同时评价应具有目标导向作用,明确思维发展目标与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学习方向。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教学评价为例,应当构建思维能力培养导向评价体系,教师应当设计三维评价框架,分别聚焦二次函数概念理解、性质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在概念理解层面通过要求学生绘制二次函数知识图谱,评价其对函数概念间联系把握程度,通过概念辨析题目如判断某关系是否为函数或某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并说明理由,评价其抽象概括能力。在性质应用层面设计层级性任务,从基础题如求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最值到应用题如利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简单问题,再到综合题如运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复杂实际问题,全面评价学生思维发展水平。问题解决层面设计开放性任务,如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或探究参数变化对二次函数图像影响并总结规律,评价学生创新思维与迁移应用能力。评价实施过程采用多元方式如课堂观察记录学生思维表现,小组讨论评价思维贡献度,学习档案收集思维成长证据,单元测试检验思维应用能力。特别设计思维挑战题,如“已知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求函数解析式,要求学生给出多种解法并比较各解法优劣”评价思维灵活性,同时建立反馈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学生思维特点,如线性思维习惯过强导致函数思想应用不足或过分依赖公式缺乏直观理解等问题,有针对性提供改进建议。
结论:
大单元教学为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提供系统框架,通过整合知识体系、创设问题情境及构建评价机制,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全面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构成包含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与应用思维等多维要素,大单元教学通过系统设计满足各要素发展需求,教学环节中应注重思维激发情境创设、问题链构建、探究活动开展,使思维培养融入知识建构全过程,教学评价中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实现诊断分析与目标引领功能形成持续改进循环。
参考文献:
[1] 刘贵 . 促进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J].数理天地 ( 初中版 ), 2025(5):164-166.
[2] 柏浩峰. 启迪思维: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思考[J]. 美眉,2024(12):0112-0114.
[3] 范 孟 秋 . 初 中 数 学 教 学 中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 培 养 策 略 分析 [J]. 电 脑 爱 好 者( 电 子 刊 ), 2023:2023-2024.DOI:10.12277/j.issn.1005-0043.2021.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