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美术课堂中民间剪纸艺术的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米思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第三小学 050000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美术课堂中民间剪纸艺术教学实践展开探究,通过分析当前剪纸艺术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提出教学方法创新设计与家校资源整合两大策略。传统剪纸艺术引入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审美能力;多元化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家校协同与成果展示平台建设则为剪纸艺术教学提供更广阔空间。通过探索构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且富有民族特色美术教育体系,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间剪纸;教学实践

引言:民间剪纸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将剪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既是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探索,也是美育教育重要途径。然而现阶段剪纸艺术教学仍面临内容单一、方法陈旧、资源匮乏等问题。探究通过立足实际教学环境,探讨如何有效整合剪纸艺术于小学美术课程体系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与拓展实践空间,构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且富有民族特色美育模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剪纸艺术融入课堂,传统文化焕发光彩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关键期,此时引入民间剪纸艺术教学具有独特优势。当前小学美术课堂中剪纸艺术教学呈现出新气象,多地学校已将剪纸列入校本课程或特色活动。从教学内容看,各地区剪纸教学体现出鲜明地域特色,北方地区偏重阳刚豪放风格,以窗花、福字等喜庆题材为主;南方地区则注重细腻典雅表现,花鸟虫鱼等自然题材占比较高。随着教育理念更新,剪纸教学已从单纯技法教学转向文化内涵挖掘,教师通过讲解剪纸图案背后故事等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精髓。部分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访民间艺人,亲身感受非遗传承魅力。

剪纸艺术融入能显著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与文化认同感,学生通过剪、折、刻等技法掌握,不仅习得传统技艺,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美学熏陶。部分学校尝试将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引导学生创作富有时代气息作品,促进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然而现阶段剪纸教学仍存在系统性不足问题,多数学校未形成完整教学体系,常局限于简单模仿或孤立技法训练,缺乏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教材内容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学生认知需求;部分教师专业能力有限,难以深入挖掘剪纸文化内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科学评估学习效果。

二、教学方法创新设计,实践活动多元开展

剪纸艺术教学需立足学生认知特点,创设多元化教学方式与活动形式。创新教学方法应注重情境引导,通过故事导入法唤起学习兴趣;项目驱动法促进主动参与;体验探究法深化技艺掌握;合作学习法培养团队精神。课程设计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从简单折剪入手,逐步过渡至镂空、阴阳剪等复杂技法。教学流程构建为欣赏-体验-创作-展示-评价五个环节,让学生在完整艺术实践中获得成长。跨学科融合视角值得关注,将剪纸与语文学科结合,探索传统故事;与数学学科结合,感受几何美感;与科学学科结合,认识自然规律。数字技术应用也能为传统剪纸注入新活力,通过数字资源库建设、微课制作、虚拟展厅搭建等方式,拓展学习空间与时间。多元评价机制建立有助于全面客观反映学习效果,采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同伴评价、自我反思等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持续进步。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大花鸡》教学案例生动展现了剪纸艺术创新教学实践。该课程以传统吉祥物大花鸡为主题,融合剪纸艺术与民间美术元素,创新性采用沉浸式故事导入+分层技法指导+创意拓展教学模式。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剪纸作品,讲述其象征吉祥如意文化内涵,激发学生浓厚兴趣。技法教学环节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先引导学生观察大花鸡造型特点,分析构图要素等;继而示范剪纸基本步骤,从对折剪法入手,演示如何运用减法思维创作;随后分层设计三种难度剪纸模板,满足不同基础学生需求。创意拓展阶段别具匠心,鼓励学生在传统图案基础上增添现代元素。课程结尾通过小小剪纸展形式展示评价作品,采用艺术红花标记特色作品,促进相互学习。

三、家校资源有效整合,成果展示平台拓展

剪纸艺术教学需构建全方位资源支持体系,形成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格局。家庭是学生首要教育场所,应充分挖掘其文化传承功能,学校通过举办家长讲座、亲子工作坊等形式,提升家长对剪纸艺术认知,引导参与支持相关活动。家校协作模式包括双向互动式——学校定期发放剪纸小任务,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资源共享式——邀请具有剪纸特长家长走进课堂,分享技艺经验;家庭调查式——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家族或社区剪纸文化资料。社区资源整合同样关键,学校与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建立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参观学习;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开展剪纸技艺展示与指导。成果展示平台建设需多元化,既包括实体展示空间——如校园剪纸艺术长廊、班级作品墙;也包括虚拟展示平台——如学校网站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展示形式应注重多样性,包括定期展览、主题比赛、艺术节等,让学生作品获得广泛认可与欣赏。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对称与均衡》课例展现了剪纸艺术教学中家校资源整合与成果展示实践。该课程巧妙结合数学中对称概念与剪纸艺术造型规律,设计家校联动三步走教学模式。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通过班级群发布寻找身边对称美任务,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收集生活中对称现象与物品;邀请社区剪纸艺人录制基础折剪技法微课,提前分享给学生预习。课堂教学环节先进行对称美分享会,学生展示与家长共同完成调查成果;接着进行数学+剪纸融合学习,通过对折剪纸实验探索对称数学概念;随后开展剪纸创意工坊,指导学生运用对称原理创作窗花、团花等传统图案。创新之处在于设置家长助教团,邀请剪纸特长家长担任小组指导员,协助教师进行技法辅导。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美术课堂中民间剪纸艺术教学通过系统化剪纸教学内容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审美能力与文化自信;创新多元教学方法与实践活动开展,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家校社会资源整合与成果展示平台建设,能为剪纸艺术教学提供坚实支撑与广阔空间。未来剪纸艺术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学科融合,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思遥.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1.

[2]诸德凯.小学美术课堂民间剪纸艺术教学分析[J].明日风尚,2020,(05):85-86.

[3]张青.小学美术课堂中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8,(8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