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自主游戏中幼儿抗挫折能力的表现及教师支持策略研究
叶丽云
信宜市幼儿园 525300
引言: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班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锻炼平台,了解幼儿在此情境下抗挫折能力的表现,探索教师有效的支持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增强其应对挫折的能力。
1. 小班自主游戏中幼儿抗挫折能力表现
1.1 情绪反应表现
小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遭遇挫折时,情绪反应往往直接且外显,呈现出鲜明的年龄特征。当积木搭建突然倒塌、角色扮演中被同伴拒绝或玩具操作失败时,部分幼儿会立刻表现出哭闹、跺脚等激烈情绪,甚至拒绝继续游戏,如搭不好“高塔”时把积木一推,趴在地上抽泣;另一些幼儿则会出现沉默、发呆等退缩行为,默默走到角落观望他人,不再主动参与;还有少数幼儿会通过寻求成人安慰来缓解情绪,如拉着老师的手说“我不会”,眼神中充满无助。这些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幼儿几分钟后能在老师引导下平复,有的则需要更长时间安抚,反映出小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尚不成熟,抗挫折的第一步往往是情绪的直接宣泄与表达。
1.2 行为坚持表现
小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面对挫折的行为坚持性较弱,容易因困难放弃目标,表现出明显的“即时性放弃”特征。例如在拼图游戏中,若尝试两次仍无法将碎片拼接正确,多数幼儿会随手丢下拼图,转而选择更简单的玩具;在“过家家”分配角色时,若没能拿到心仪的道具,部分幼儿会直接离开游戏区域,不再尝试沟通或寻找替代方案。但也有少数幼儿会呈现短暂坚持,如反复摆弄积木试图重现之前的造型,或用肢体动作向同伴示意自己的需求,只是这种坚持通常不超过3 分钟,且缺乏有效的方法调整,一旦多次失败便会彻底放弃。
2. 教师支持策略的重要性
2.1 对幼儿心理成长的作用
教师的支持策略对小班幼儿的心理成长具有奠基性作用,能帮助他们建立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小班幼儿正处于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当游戏中遭遇挫折时,教师的及时回应会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如轻轻抚摸哭泣幼儿的后背说“搭不好确实会难过”,这种共情能缓解幼儿的焦虑,让他们知道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是被允许的。长期来看,这种支持会让幼儿形成“挫折是可以克服的”的认知,减少对困难的恐惧,为未来心理韧性的发展埋下种子,避免因频繁受挫而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暗示。
2.2 对游戏质量的影响
教师的支持策略能有效提升小班自主游戏的质量,让游戏真正发挥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若缺乏教师支持,幼儿在遭遇挫折后容易陷入无序状态,如争抢玩具、随意破坏游戏材料,导致游戏中断或偏离主题;而教师的适时介入,如在积木倒塌后引导幼儿观察“哪里没搭稳”,能帮助幼儿将注意力拉回游戏本身,重新聚焦于目标实现。同时,教师通过提供适宜的支持,如为拼图困难的幼儿指出“边缘的图案颜色一样”,能让幼儿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延长游戏持续时间,深化游戏内容,如从简单的“搭积木”发展为“搭建动物园并给动物分配家”,使自主游戏从浅层玩耍向深度探索转变,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价值。
2.3 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教师的支持策略能推动小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学习社会交往规则,促进社会性发展。在游戏挫折情境中,幼儿常常会因争抢、拒绝等产生同伴冲突,教师的引导方式直接影响他们的交往方式。例如当两名幼儿因争抢同一辆玩具车哭闹时,教师不直接分配玩具,而是引导他们说出“我想玩”“可以轮流吗”,帮助幼儿学习用语言表达需求而非肢体冲突;当幼儿因被同伴拒绝加入游戏而失落时,教师示范如何说“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并鼓励幼儿尝试,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起交往。这些支持不仅能化解当下的冲突,更能让幼儿逐步掌握分享、协商、求助等社会技能,理解他人感受,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为今后融入集体生活奠定基础。
3. 提升幼儿抗挫折能力的教师支持策略
3.1 环境创设策略
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是提升小班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基础,环境的安全性、层次性和丰富性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挑战与保障。在物理环境上,应选择尺寸适中、易操作的游戏材料,如大颗粒积木、带魔术贴的拼图,降低操作难度,减少不必要的挫折;同时在材料投放上体现层次性,如提供不同难度的串珠(大孔珠子与小孔珠子),让幼儿能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既体验成功也适度挑战。心理环境的营造同样重要,教师需在日常游戏中营造“不怕错”的氛围,如用故事讲述“小熊搭积木倒了好几次才成功”,或在墙面展示幼儿“失败后再尝试”的照片,让幼儿感受到“失败是正常的”。此外,在游戏区设置“安静角”,放置毛绒玩具、绘本等,允许幼儿在受挫后短暂独处平复情绪,再回到游戏中,让环境本身成为无声的支持。
3.2 指导介入策略
教师的指导介入需把握时机与方式,既要避免过度干预剥夺幼儿尝试机会,也要防止放任不管让幼儿陷入无助。当幼儿出现激烈情绪无法平复时,教师应先给予情感回应,如蹲下来拥抱哭泣的幼儿说“我知道你很难过,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办”,待情绪稳定后再引导解决问题;当幼儿反复尝试仍失败并表现出困惑时,教师可采用“提问式引导”,如搭积木倒塌时问“你觉得哪块积木站不稳呀”,而非直接告知答案,启发幼儿观察与思考;当幼儿放弃游戏时,教师可通过“示范式帮助”展示简单方法,如“你看这样把大积木放在下面是不是稳一点”,再让幼儿模仿尝试,逐步积累经验。介入过程中,教师需多用鼓励性语言,如“你刚才试了好几种方法,真厉害”,强化幼儿的努力过程而非结果,让他们明白“努力尝试”比“一次成功”更重要。
3.3 评价激励策略
科学的评价与激励能强化小班幼儿面对挫折的积极行为,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教师的评价应聚焦幼儿的努力过程和具体行为,而非笼统的“你真棒”,如“你刚才积木倒了没有哭,还试着换了一块积木,这就是勇敢”,让幼儿明确哪些行为值得肯定;当幼儿克服困难完成游戏时,可引导他们回顾过程,如“你刚才怎么把拼图拼好的呀”,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成就感。激励方式需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如发放“勇敢小贴纸”记录每次克服挫折的经历,或在集体面前讲述“XX 小朋友今天搭积木倒了三次,最后成功了”,用具体事例让幼儿理解“坚持就能成功”。同时,教师应接纳幼儿的不完美,当幼儿最终仍未完成目标时,同样肯定其尝试,如“你今天试了五种方法,已经很厉害了,明天我们再试试”,让幼儿在挫折中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愿意再次尝试。
结束语:
通过对小班自主游戏中幼儿抗挫折能力表现及教师支持策略的研究,明确了幼儿的表现特点与教师支持的重要性。教师应不断优化支持策略,助力幼儿在游戏中提升抗挫折能力,为其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尼凯蒂 . 小班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的学习品质调查研究 [D]. 信阳师范大学 ,2024.
[2] 李瑞瑞 . 培养小班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实践研究 [J]. 家教世界 ,2020,(18):12-13.
[3] 张妍 . 绘本教学对小班幼儿抗挫折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D]. 天津师范大学 ,2019.
课题题目:《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对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研究》立项编号 :xjy202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