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导思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骆青峰
义乌市新丝路学校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导思课堂的构建与实施,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阐述以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为目标,从教学目标设定、情境创设、问题设计等方面构建导思课堂,结合教材实例提出具体实施路径,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思课堂;构建;实施路径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向核心素养培养模式转变。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而导思课堂作为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平台,其构建与实施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导思课堂的构建策略与实施路径。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导思课堂的内涵与意义
(一)导思课堂的内涵
导思课堂模式以教师的引导为先决条件,以学生主动思考为教学核心,通过构建问题情境和设计思维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其数学核心素养。在该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导思课堂的意义
构建导思课堂有助于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使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增强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等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后续数学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导思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融合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引,在构建导思课堂时,需将数学核心素养目标融入其中。例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等知识目标,更要设定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不同的分物情境中抽象出分数的概念;设定逻辑推理目标,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分数大小,发展逻辑思维。通过明确且融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为导思课堂指明方向。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考动力
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关键。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如在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创设“校园花园规划”情境,提出“如何计算不同形状花园的面积,以便合理规划种植区域”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不同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激发思考动力,为深入探究知识奠定基础。
(三)设计分层问题,引导思维递进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导思课堂中需设计分层问题。以整数四则运算教学为例,基础问题可设置“某商店上午卖出12个文具盒,下午卖出8个,每个文具盒15元,一天共收入多少元”,引导学生运用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解决问题;进阶问题可设置“若商店对购买10个以上文具盒的顾客给予10%的折扣,上述情境中一天的实际收入是多少”,让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综合运用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实现思维的递进发展。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导思课堂的实施路径
(一)课堂导入环节:引发兴趣,激活思维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在导思课堂中起着引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的作用。以“认识钟表”教学为例,教师可播放一段学生上学、上课、课间活动、放学等不同时间场景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出现的钟表时刻,提出“你能从这些画面中发现哪些时间信息”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钟表及时间的关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知识探究环节:自主探究,深度思考
在知识探究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学生通过测量不同类型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记录数据并计算内角和;还可以通过剪拼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观察拼成的角的形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验证,深入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培养数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
(三)巩固拓展环节:应用迁移,提升素养
巩固拓展环节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和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学习完小数加减法后,教师可设计实际应用问题:“小明去超市购物,买一支钢笔花费8.5元,买一个笔记本花费3.2元,小明给收银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学生通过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同时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设置拓展问题“如果超市有满10元减1元的优惠活动,小明实际花费多少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课堂总结环节:梳理反思,深化认知
课堂总结环节不仅是对知识的回顾,更是对思维过程的梳理与反思。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通过回顾推导过程,加深学生对转化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为后续学习提供改进方向。
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导思课堂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教师在导思课堂实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显得尤为关键。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与核心素养、导思课堂教学模式等领域的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开展教学案例研讨等学术活动,以提升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深刻理解及教学实施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教师将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导思课堂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二)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导思课堂有效实施的保障。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思考表现、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例如,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发言情况、小组合作表现,通过作业、测试等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五、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构建并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导思课堂,是实现教育改革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策略。通过确立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分层问题等构建策略,以及课堂导入、知识探究、巩固拓展、课堂总结等实施路径,并配合教师专业培训和科学评价体系等保障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持续探索和完善导思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苏彩恋.以“问”导“思”:构建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J].天津教育,2022,(22):77-79.
[2]张丽玲.以“问”导“思”构建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J].天津教育,2022,(21):13-15.
[3]魏燕华.小学数学核心问题引领下“学思”课堂教学探析[J].新教师,2021,(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