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与评价

作者

黄静

武汉市马房山中学 430070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双减”政策让众多培训机构一夜之间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曾经在周末忙碌着送孩子们上培训班的家长忽然闲下来了,新的焦虑却增加了:孩子不会做作业,该找谁去辅导呀?老师们也有了些思考:“双减”怎么减?减了作业减了练习,成绩怎么保证?学生每天各科书面作业总时长有不超过 90 分钟的限制,这样一来,单科作业大概最多就 20分钟左右。在当下,怎样设计作业才能更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呢?如何布置、批改、反馈、评价作业更具艺术性、高效性?如何作业减量的同时又有提质,做到既增效又添趣,实实在在促进学生的学,改善教师的教学呢?我们可以利用哪些途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呢?这对我们的工作是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把“双减”政策在工作中真正落实好,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是关键。

一、向课堂要质效:减负增效的根基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场域,“双减”政策落地生效的前提,在于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初中英语教学需从以下维度发力,筑牢减负根基:

(一)协同备课:凝聚团队智慧

在课堂教学方面,老师们相互探讨,更新陈旧观念,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让教学方案更科学、高效,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生本课堂:激活学习内驱

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并非减少要学习的内容,而是要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同时就能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每节课面向全体学生,围绕学生的“学”来设计,不仅要重视学习内容的选择,更要留意学生是否对学习抱有兴趣,以及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设计能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体会学习英语的快乐。

(三)学法指导:赋能自主管理

培养学生的学习规划能力与时间管理能力,属于课堂教学中隐含的任务。英语教师可细化学习流程:每节课要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归纳。例如课前准备2 分钟读、背单词;新课进课前5 分钟完成课前测;课中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在同伴或小组操练中熟练掌握新知;下课前5 分钟有课后巩固,当堂反馈新课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学习后进行反思,思考“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优化”,逐步实现学习自主化,减少对课外辅导的依赖。

二、作业设计创新:分层 多元 科学

为落实“双减”对作业的新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学校组织英语教师参与探究作业设计课题,促成智慧交流碰撞;同时鼓励教师分享个人作业设计的实践经验,为他人提供参考。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能积累更多作业布置的技巧与方法。通过“集智研讨 + 个体实践”模式,建立起分层设计与总量调控相结合的作业管理机制,实现作业“质优量适”。

(一)作业分层设计:适配个体差异

以英语学科为单位,开展深度教研,结合学科特点、课程标准以及学段要求,科学合理设计作业。依据学生在不同学段的认知水平,围绕各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兼顾个体差异,整体规划单元作业与课时作业,准确把控作业的具体要求、难度及总量,让学生形成积极情感体验,达到自我效能感提升。

作业分层设计表将作业分为三个层级:

C 层(基础巩固型):面向全体学生,聚焦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筑牢学习基础。

B 层(技能提升型):侧重语言技能综合运用,设计“语篇阅读 + 创意表达”类任务,逐步形成有效解题策略,促进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A 层(拓展探究型):以“语言实践 + 思维拓展”为导向,创设开放性任务,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科思维,提升学习能力。

学生可依据自身能力自主选择作业层级,让优等生学得精准深入,中等生学得扎实良好,学困生学得稳固夯实,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作业形式创新:课堂与生活交融

打破“书面作业单一化”困局,创设“真实语境 + 多元实践”的作业

类型:

复习巩固类:设计“英语词汇思维导图创作”、“语法规则口诀编写”,让知识整理更具创意。

拓展延伸类:布置“英语趣配音”、“英语故事创编与录音”,强化语言输出。

综合实践类:开展“家庭英语小调查”、“社区英语标识纠错”,课堂与生活交融,提升语言运用的真实性与实践性。

(三)班级作业总量调控:科学把控时长

制定“英语学科作业总量调控表”,从“作业时长、批改质量、反馈效率”三方面管控,确保学生每日英语作业时长合理,为学生留出阅读、运动、实践的成长空间,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

三、评价体系升级:多元激励促成长

新课标指出,作业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需通过作业评价,及时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语言能力的发展状况,以此作为检验教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问题、改进教学的依据。

例如听力作业的布置可涵盖这些题型:听写、信息填充、判断正误、选择、复述内容、书面答题等等。

教师可在全班分享优秀的听力作业,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比较自己与他人作业,学习他人的优点,弥补自身不足。

作业评价应突破“单一分数评价”模式,构建“多元 - 过程 - 激励”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评价作业:

(一)分层评价:尊重个体差异

从科学评价的角度来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制定不同评价标准。分层评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例如布置音频作业,平时不敢开口的学生只要求能大声读,有的学生要求读音准确,还有的学生要求语音语调必须准确。达到了对应的要求就给出不同的等级评分。让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成就感,让学生愿意做作业,激发“要我做”为“我要做”的转变。

(二)激励评价:传递人文温度

评价作业时,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用冷冰冰的“√”或“X”来给学生的作业下判断。可这种评价形式,眼里只盯着最终结果,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变化和内心感受。教师可以用“文字化、个性化”评价替代冰冷的符号判断。英语教师可以作业批改中融入“情感对话”。如:“这个单词发音进步超明显,继续加油!”“你再细心点,就可以全对了,加油!”“书写有进步,继续努力!”“全对!棒棒哒!”通过评语传递关注与鼓励,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增强学习自信与动力。

(三)积分评价:量化成长轨迹

下载班级优化大师,搭建“英语作业积分系统”,依据学生的字迹书写情况、作业完成质量、订正态度、创意表现等维度给学生赋予积分。每周统计积分,使学生能感受到积分不断累积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当积分达到特定额度时,他们就可以兑换“免作业”券、“英语学习礼包”等奖励。通过积分可视化,让学习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持续强化学习内驱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与评价的优化是一场深度教学改革。初中英语教学需以“课堂提质”为根基,以“作业创新”为载体,以“多元评价”为驱动,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唯有持续探索、动态调整,让作业回归“育人本质”,才能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中提升英语素养,让“双减”政策的美好蓝图变为实实在在的现实,陪伴学生走向更具活力与潜力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安雯.“双减”政策语境下学生作业的合理性[J] ﹒教育理论与研究,2022(20): 8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