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

吴勇军 彭晓旭

四川省安岳中学 642350

一、引言

体育核心素养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育人目标,涵盖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战术思维、团队协作及体育精神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其培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健康意识的形成。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正从“技能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但部分教学实践中存在评价标准模糊、评价与教学脱节等问题,难以精准衡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也无法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指引。在此背景下,构建科学的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并探索其教学应用路径,成为突破当前教学瓶颈、落实体育育人目标的关键。本文结合高中体育教学实际,从实施策略层面展开研究,旨在为评价体系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提供具体方案。

二、实施策略

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教学应用需遵循“从设计到落地、从反馈到优化”的逻辑路径,结合高中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特点,分阶段推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确保评价既能精准反映学生素养水平,又能有效服务教学改进,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

(一)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构建分层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的核心,需立足高中体育教学模块(如田径、球类、体操等)的不同特点,结合高一至高三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分层分类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梳理各教学模块对应的体育核心素养维度,如球类项目侧重战术意识与团队协作,田径项目侧重身体素质与耐力品质,将抽象的素养目标拆解为具体可衡量的指标,如“团队协作”可细化为“传球配合准确率”“场上沟通频率”等可观测指标。其次,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设置基础指标与提升指标,基础指标面向全体学生,确保评价的公平性;提升指标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其个性化发展。例如,在篮球教学评价中,基础指标为“双手胸前传球达标率”,提升指标为“全场战术配合完成质量”。同时,邀请体育教师、教研员及资深教练参与指标论证,结合教学经验调整指标权重,确保指标既符合素养培育要求,又贴近教学实际,避免指标设计脱离课堂场景。此外,通过学生问卷与访谈,了解学生对评价指标的认可度,根据反馈优化指标表述,确保指标通俗易懂,让学生明确素养发展方向。

(二)依托课堂教学环节,推进评价体系落地实施

评价体系的落地需融入课堂教学全流程,避免评价与教学“两张皮”,将评价环节自然嵌入课前准备、课中实践、课后延伸三个阶段。课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素养目标与评价指标,设计预习任务与前置测评,如在足球战术教学前,通过线上问卷测评学生对“基础战术阵型”的了解程度,为课堂教学侧重点调整提供依据。课中,采用“教师评价 + 学生互评 + 自我评估”的多元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运动技能表现与团队协作情况,如记录学生在排球垫球练习中的动作规范性与失误次数;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互评,依据评价指标为同伴打分并提出改进建议,如在小组篮球对抗赛后,小组内成员围绕“战术执行度”互相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填写简易评价表,反思自身在本节课中的优势与不足。课后,布置与评价指标相关的实践任务,如让学生录制居家锻炼视频,对照“身体素质提升”指标进行自我检查,教师通过线上平台查看视频并给出评价反馈,实现评价从课堂延伸至课外,确保评价的连续性。

(三)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与评价策略

动态反馈是连接评价与教学改进的关键,需建立“评价数据收集—分析—应用”的闭环反馈机制,确保评价结果能及时转化为教学调整与学生指导的依据。首先,定期收集评价数据,每周汇总课堂评价档案、学生互评结果及课后任务完成情况,运用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如平均分、达标率计算)分析学生在各素养维度的发展水平,识别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发现高二学生在“战术意识”维度达标率较低,需进一步分析问题成因。其次,针对数据反映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如战术意识薄弱可增加战术案例分析课、组织小型对抗赛,通过实战强化学生的战术思维;同时,对素养发展滞后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如为耐力素质不达标的学生制定专属锻炼计划,并定期跟踪其进步情况。

(四)结合实践反馈与改革要求,持续优化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需保持动态优化,结合教学实践反馈与教育改革新要求,定期完善评价指标、方式与流程,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时效性。首先,每学期末开展评价体系应用效果调研,通过教师访谈与学生问卷,了解评价体系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如教师反馈“部分指标评分耗时较长,影响课堂进度”,则需简化评分流程,设计便捷的课堂评分表;学生反映“自评环节主观性较强”,则引入量化评分标准,降低主观误差。其次,关注教育政策与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如新课标对“健康知识与行为”素养的新增要求,及时将相关内容纳入评价指标,如在评价体系中增加“健康知识测试得分”“日常锻炼习惯养成情况”等指标,确保评价体系与育人目标同步。

三、结语

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教学应用,是落实高中体育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其价值不仅在于精准衡量学生的素养发展水平,更在于通过“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推动高中体育教学从“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从“统一要求”向“个性发展”转变。本文探索的四大实施策略,围绕评价体系的构建、落地、反馈与优化形成完整逻辑链,为高中体育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未来,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应用还需结合新技术(如运动数据监测设备)与新教学模式(如混合式教学)进一步创新,持续提升评价的精准性与便捷性,最终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健康与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建军。高中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体育教学,2024(1):25-29.

[2] 李红梅。基于素养培育的高中体育教学评价策略探索 [J]. 中学体育教学参考,2024(3):41-45.

[3] 王海涛。高中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与教学融合的实践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4(2):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