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习惯培养策略分析

作者

蒋蓓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校 重庆 400700

前言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青少年的营养水平以及教育水平也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国家教育部在《全面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素质、肺活量水平以及爆发力逐渐成下降趋势,同时也发现了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等,这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

一、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首先,现阶段我国社会上的贫富差距相对较为明显,有部分小学生的生活环境特征主要为社区人员组成复杂,人员文化素质偏低都会间接对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造成制约。相较于这一群体的居住人员,平时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性质偏于体力劳动,对于工作结束时间多用于睡觉休息或是手机娱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也会耳濡目染,受到这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宅家看电视玩手机,而缺乏体育运动锻炼。

(二)学校因素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有些镇乡小学在教学质量,硬件设施配备上都与城区其他小学没有明显差距。镇乡小学的招生条件其标准一条,只要是居住人员子女满足上学年龄就可就读,导致学校体育师资跟不上学生增长人数,在体育课程开展过程存在课时多、大班额情况,对于学生教学没办法做到一一指导。体育社团开展,由于学生受父母工作变动影响,学生流动性较大,导致体育社团教学进度缓慢,阻碍学生学习运动技能进度,不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长期性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三)家庭因素对公租房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生活习惯不健康。现阶段,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子产品家家户户都具备,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课余时间并没有用来开展体育活动,而是会耗费在没有意义的电视节目以及网络游戏中。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小学阶段的学生必然不会对枯燥无味的体育运动产生了解的欲望。并且在生活环境逐渐优渥的状态下,越来越多的家长会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孩子的文化课或音乐、美术兴趣培养上,自然而然,孩子所接触到的运动量也在不断减少,自身的体质自然会受到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当前市面上有很多形式各样的非健康食品,加之外卖行业的兴起,孩子们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收到这些食物,逐步导致自身肥胖,影响身体健康。

(四)学生自身因素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缺乏。大多数孩子还是比较喜欢上体育课,但是有少部分孩子受外因的影响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女生跟男生相比,喜爱运动的程度偏低。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增加了,势必会减少孩子锻炼时间,身体长期得不到充分的活动,体质必然会下降;由于大部分学生父母为生计早出晚归,不能较好地监督孩子每日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形成懒惰思想

二、 如何改善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一)树立健康意识

由于小学生在经济以及体育锻炼方面已经相对匮乏,所以,校方一定要全方位地去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以增强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为一项重要任务。转变家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我们学校也不应片面追求文化成绩,应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不要让学生被文化课压得喘不过气来,应真正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为学生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到运动场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把身体锻炼好,要明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学校要联动家长和社区共同做好宣传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这样才能让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持续发展。

(二)贯彻国家对体育工作的要求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讲解示范与队伍调动等,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练。体育课必须成为 “出汗”体育课。为了保证每节课的运动强度达到规定要求以及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每节课应有 10 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而且体能练习要兼顾多样性、补偿性和趣味性。教师只要坚持每节课达到规定要求,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就能显著提高。

(三)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要落实“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 小时、校外锻炼1 小时”“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将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有机结合,高度重视课内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要布置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以及家长共同完成的家庭体育作业等,促进学生经常锻炼、刻苦锻炼。

(四)完善小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

学校体育工作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修订和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

(五)家校共育,增加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随时监控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登记卡。

各班级体育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家长公示本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让家长及时掌握其孩子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教师科学为家长分析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和家长明确学生的体质现状,唤起家长对学生健康的危机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家长根据教师提供的体育家庭作业内容,督促学生完成练习,参与其中,做好记录,定期与教师沟通,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更改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为家长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六)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设置阶段目标,逐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

从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分析可以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一。体育教师应当根据测试成绩为每一位学生提出锻炼的指导意见,设计家庭作业登记表。

(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增加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体育课堂“活”起来、“乐”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成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教师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体育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八)学校改变观念,提高教师对体质健康的认识,将体质健康水平与年终学生各项评优相结合。

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要体现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在制定班级工作评优评先相关方案时,将班级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其中,增加评比分值,引起班主任老师和相关管理者的重视,从而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三、总结

根据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调查结果显示 , 近年来 , 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 , 特别是身体运动能力下降严重。总体来说,小学生学习与锻炼之间的发展是十分不均衡的,身体素质严重下降,体重不达标的人日益增多,营养饮食习惯不好,营养不良的学生数量也很多。这是需要各方面的力量进行配合,努力改善公租房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参考文献:

[1] 袁爱国,雷雨 . 影响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与对策探讨 [J]. 邵阳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7(6):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