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

张丹

雅安市雨城区成实外学校 625000

引言

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日益聚焦于其独立思考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英语阅读作为学生接触多元文化、各类信息的重要渠道,不仅是语言习得的过程,更是发展高阶思维的关键场域。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承担此重任,亟需探索将批判性思维培养有机嵌入阅读教学全过程的有效路径,这对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的核心困境在于其仍难以摆脱应试导向的束缚,过度聚焦语言知识的机械训练。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重视词汇、语法等表层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文本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活动多以事实性信息提取和选择题练习为主,缺乏能够激发学生分析、评价与创新等高阶思维活动的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习惯于寻找标准答案,而非主动探究文本意义、质疑作者观点或进行逻辑推理。同时,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阅读能力的唯一标准,未能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批判性阅读表现给予充分关注。其结果就是学生的阅读流于表面,难以形成真正的深度理解和独立思辨能力,最终制约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构建与实践路径

(一)问题链设计策略

问题链设计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核心策略,该策略要求教师超越事实性提问,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表层理解走向深度分析。问题链通常始于对文本事实的确认,进而过渡到对因果、意图的推断,最终抵达对观点、价值或方法的评价与批判。以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 Unit 7 的阅读文“Singapore-A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链: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新加坡?这是一个客观的介绍还是带有宣传色彩的文本?作者为何选择介绍美食、动物园和语言这三个方面?你认为作者对新加坡的描述全面吗?是否有意忽略了某些方面?如果你是一位环保主义者,你会如何评价新加坡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首先梳理文本信息,继而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潜在偏见,最后鼓励学生跳出文本,联系更广阔的社会议题进行个人化、批判性的评价,从而完成完整的思维训练过程。

(二)比较与对比分析策略

比较与对比是激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路径,该策略通过将文本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其他文本或不同观点进行并置,迫使学生在辨识异同中审视文本的立场、局限性与独特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文本信息与自身经验或其他资料来源进行对比,从而培养其不盲从、多角度审视信息的习惯。以《Go for it》九年级 Unit 13“Savethe Sharks!”为例,教师可引入代表渔业社区或文化传统的补充文本,引导学生对比两篇材料的立场、论据与诉求。例如,主课文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引用“每年约 7000 万条鲨鱼被捕”等数据,强调物种衰退626

及法律监管;补充材料则可能立足生计传统,强调鱼翅贸易对沿海社区的经济意义与文化延续。通过对比二者所选取的事实、忽略的视角(如替代生计方案、文化适应性)及论证方式,学生可深入理解环境议题中多元利益的复杂性,避免片面判断,逐步形成基于证据、兼顾多方的批判性思维与综合判断力。

(三)辩论式阅读研讨策略

辩论式阅读将阅读课堂转变为思想交锋的场域,是培养学生论证与反驳能力的实战演练。该策略针对文本中有争议的核心观点,组织学生分组准备并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辩论,要求他们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撑己方观点,并预判和驳斥对方论点。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10 中 Lin Yue 的法国家书为例,教师可围绕“是否应完全遵守宿主国文化习俗”设计辩论议题。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分别以“入乡随俗体现尊重”和“文化差异可包容”为立场,从信中提取餐桌礼仪、语言学习等实例作为论据。AI 可辅助辩论训练:聊天机器人模拟对方辩手实时反驳,情感计算分析学生情绪与说服力并提供建议,还可生成扩展文化冲突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多元文化应对策略。AI 的介入使辩论过程可模拟、可分析、可迭代,显著提升思维训练的深度与广度。

(四)角色扮演与多元视角策略

角色扮演策略通过移情理解打破学生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培养其从多元立场看待问题的能力。该策略要求学生跳出读者身份,代入文本中不同角色或相关利益方,以其视角重新解读事件、表达观点,从而解构文本的单一叙事,理解事件的复杂性。以《Go for it》九年级 Unit 10 的阅读文中 Lin Yue 的书信为例,教师可设计“文化调解员”角色扮演任务:学生需分别扮演Lin Yue、寄宿家庭祖母、法国同学 Claire 以及来自中国的朋友Laura,围绕“如何在尊重法国习俗的同时保留文化自信”展开多轮对话。例如,Lin Yue 可表达她在适应餐桌礼仪时的心理挣扎,祖母可回应其文化包容的态度,Claire 可提出实用建议,Laura 则可能从中国文化视角提出不同看法。此类训练不仅强化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提取与运用能力,更推动他们审视自我文化定位、理解他者行为逻辑,从而在复杂多元的文化语境中发展出更具批判性与包容性的思维模式。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项系统而富有挑战性的工程。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思维型课堂活动,充当学生思考的引导者而非知识的唯一权威。

参考文献

[1] 原鹏月 .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研究 [J]. 英语教师 ,2024,24(22):91-94.

[2] 刘宇怀 . 聚焦思维品质培养提升阅读教学实效——以一节初中英语阅读课为例 [J]. 校园英语 ,2023,(07):124-126.

[3] 高媛.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 ,2023,(0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