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县域高中教育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赵国强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
一、引言
县域高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关键支柱,承载着为乡村振兴和地方发展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教育质量对区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据教育部 2023 年统计,县域高中承担着超过 70% 高中生的教育任务 [1],但长期受制于区位劣势、资源分配不均、师资短缺等困境,导致其在精细化管理、现代化教学、德育实效等方面面临显著挑战。研究显示,76.3% 县域高中师生比低于国家标准 [2],传统经验式管理决策滞后性达 43%[3] ,教师数字素养达标率不足 35% 。[3] 这些数据凸显了县域高中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迫切需求。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管理创新提供了新动能与转型压力,促使县域高中突破困境、提升教育质量,因此,深入研究数字化赋能县域高中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基础与架构构建
(一)精神内核:文化传承与当代转化
本研究以农耕文明“精耕细作”精神与“长征精神”为核心价值。前者注重细致入微、持续优化的实践态度,其在教育治理中体现为对数据细节的深度挖掘与过程优化。例如,在教学教务的数字化升级中,通过精准分析学生学情数据,推动个性化教学策略持续升级,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后者蕴含的坚韧不拔、团结协作价值观,在现代教育场景下转化为突破结构性资源瓶颈的集体攻坚力量。如在资源共享枢纽工程中,依托县域联动机制激活教师团队协作效能,以顽强拼搏精神克服教育资源不均等挑战,驱动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两种精神的有机融合,为教育管理架构提供了人文支撑与内生动力。
(二)架构创新:“一核三翼四层”框架
“一核三翼四层”框架是本研究的核心创新。“一核”即以红色基因铸魂为核心,强调文化浸润在教育管理中的引领作用;“三翼”分别是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新教育智能平台及希沃魔方基座三大数字化平台,它们通过数据共享机制、标准化 API 接口及教师协作网络实现无缝整合,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生态;“四层”包括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和服务层。

基础层:涵盖硬件设施建设、数字化校园环境打造及平台整合。通过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项目资金,持续更新和升级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计算机设备、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构建全方位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智能安防系统、智能广播系统等,并引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新教育智能平台和希沃魔方基座等优质数字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
数据层:负责数据采集与整合、数据安全管理及数据质量提升。利用三大平台中的各种工具和功能,全面采集教学、教研、德育、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数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数据、学习成绩数据、作业完成情况等。将这些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归一化处理,形成结构化的数据库。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
应用层:涉及教学应用、教研应用、德育应用及管理应用。在教学应用中,教师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利用新教育智能平台和希沃魔方基座的功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教研应用通过三大平台的教研模块,组织教师开展在线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质量和教学水平。德育应用利用新教育智能平台和希沃魔方基座的相应功能,开展线上德育课程、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家校共育。管理应用借助希沃魔方基座的校园管理功能,实现学校日常事务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服务层: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家校共育服务及教育决策支持服务。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和学习资源推荐。为教师提供在线培训、教学能力测评、专业发展档案等服务,搭建专业发展交流平台。借助新教育智能平台的家校沟通功能,加强家校共育服务。通过对基础层、数据层和应用层所积累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三、实施路径与策略
(一)精神引领与文化铸魂
以农耕文明“精耕细作”精神与“长征精神”为价值内核,引领全校师生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扬“三苦”精神,即教师教书育人苦口婆心、精心备课苦练内功、课后辅导苦心钻研;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两乐”,即苦中作乐、助人为乐。组织红色文化主题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如红色经典诵读、长征精神讲座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红色基因的力量。同时,选拔先锋教师作为试点,率先运用三大智慧平台进行教学实践探索,以点带面带动全校教师逐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
(二)平台攻坚与数据整合
全面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新教育智能平台以及希沃魔方基座的应用。教师从中获取最新教学理念、方法和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利用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建立数据采集机制,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整合,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体系,并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为个性化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优化提供依据。
(三)模式推广与质量提升

将基于三大智慧平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活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数字化教学从个别学科向全学科覆盖,从课堂教学向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延伸。建立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等进行跟踪监测,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加强与兄弟学校、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县域高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智能跃升与生态培育
借助三大智慧平台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的智能化发展,如利用智能批改、智能辅导等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智能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和方案。同时,培育数字化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鼓励教师开发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五)文化融入与长效机制
以红色基因文化为引领,将数字化教育管理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通过校园网站建设、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宣传红色文化和数字化教育成果,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以文化为基础,建立数字化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为学校的数字化教育管理提供保障。
四、运维与安全保障
(一)基础设施运维保障
1. 网络环境稳定维护:配备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安排网络管理员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巡检、调试与优化,及时修复网络故障,合理配置网络带宽,优先保障教学区域的网络需求。
2. 硬件设备日常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定期进行全面巡检,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故障隐患,为重要设备配备备用设备,保障教学活动的连续性。
(二)运维管理体系构建
1. 制定标准化运维流程:信息技术团队制定详细、规范的智慧教育运维管理制度与流程,涵盖网络运维、设备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平台应用管理等各个方面,明确责任人、工作职责、工作步骤与时间节点,确保运维工作有序开展。
2. 打造专业运维团队:选拔校内具有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与管理人员,组建智慧教育运维团队,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团队成员技术水平与业务能力,鼓励考取相关技术认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运维队伍。
(三)数据安全保障
1. 建立完善数据安全制度: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各个环节的安全要求与操作规范,制定数据访问控制策略,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确保敏感信息安全。
2. 采用先进数据安全技术:运用加密技术、安全通信协议等保障数据安全,部署网络安全防护设备,抵御外部网络攻击与恶意软件入侵,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存储于异地安全服务器上。
3. 数据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建立数据安全监测机制,实时监测关键指标,及时发现异常行为与威胁,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预案,采取有效处置措施,降低影响。
(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 全面安全管理策略制定:制定涵盖人员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管理、物理安全管理等全面安全管理策略,加强师生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持续关注安全发展趋势,及时引入新的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保障关键场所物理安全。
2. 安全意识培训与教育:将安全意识培训纳入学校日常教育体系,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与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3. 持续改进与优化:定期评估与审计智慧教育运维与安全保障工作,收集反馈意见,持续改进与优化流程、措施与体系,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与运维管理水平。
五、预期成效与推广价值
(一)预期成效
1. 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借助三大智慧平台丰富资源提升教学水平,个性化学习方案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平台数据分析功能助力教师精准辅导,实现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2. 创新教学模式:数字化技术推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新模式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综合能力。
3. 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工具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实时监测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大智慧平台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空间,线上教研活动促进经验分享,数据分析助力教师职业规划,实现专业成长。
5. 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数字化教育环境中学生提高学科知识成绩,提升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推广价值
1. 提供可借鉴的县域高中教育模式:本研究的实践成果展示了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县域环境下利用三大智慧平台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跨越,为其他县域高中提供成功范例,推动本地教育质量提高。
2. 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广数字化赋能县域高中教育模式,促进区域内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3. 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化与创新:本研究的创新实践和应用成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领域创新发展。
4. 提升县域教育整体竞争力:随着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新模式的推广,县域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增强县域教育竞争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
本研究通过构建“一核三翼四层”智慧教育管理架构,实现精神引领、平台整合与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为县域高中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路径。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精神筑基、平台攻坚、模式推广、智能跃升、文化融入等实施策略,以及完善的运维与安全保障措施,有效提升了县域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促进了资源均衡与师生数字素养提升。未来,随着教育数字化的不断深入,本研究提出的架构与策略有望在更多县域高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为推动县域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贡献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
[2]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县域高中教育发展报告 [R]. 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2.
[3] 王等 . 县域高中管理效率研究 [J]. 教育管理评论,2021,(05):42-45.
[4]《教育信息化蓝皮书》编辑部 . 教育信息化蓝皮书 [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5] 赵丽. 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究 [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23,(03):25-28.
[6] 罗远哲. 大数据视角下教育管理和决策优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03):31-34.
[7] 许川川 . 农耕文明精神与现代教育治理 [J]. 文化与教育,2021,(04):19-22.
[8] 杨正军.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教育实践 [J]. 思想教育研究,2020,(0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