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张敏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三春集镇中心小学 274500
1 引言
在传统数学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点的灌输与练习,这样的影响下,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但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理解不足,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自然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让数学回归生活”逐渐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向。生活化情境教学强调在日常生活问题中挖掘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方法与规律,从而实现学用结合。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生活素材丰富,学生对生活现象充满好奇,若教师能够巧妙设计情境,便能使课堂更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都会显著提升。
2 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生活化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独特价值,它不仅能够缩短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还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应用能力,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形成,更多依赖直观经验来理解事物。如果数学教学停留在公式和演算层面,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对机械化教学模式产生兴趣,同时,也不愿意主动去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而当教师将教学内容置于生活情境中,学生会发现原本复杂的知识与自己息息相关,学习动机随之增强,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也更加顺畅。
生活化情境能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数学概念往往抽象,如分数、小数、面积或比例等,对小学生来说较为难懂。如果通过切水果、购物结账、测量桌椅等实际活动来呈现,就能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形成直观认识。例如,在讲解“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苹果或糖果做分享活动,让他们在分配的过程中理解“均分”的含义,这样也更符合新课标下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生活化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服务于生活。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学生能在熟悉的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学习“时间计算”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学校作息表,计算上下课间隔时间和午休时长,从而感受到数学对日常安排的指导意义。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技能,更培养了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共同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还应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把数学问题置于生活化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同时,生活情境中往往包含多样化的思维挑战,能够引导学生尝试不同解题路径。例如,在“图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操场、教室和桌面大小,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逻辑思维,还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考。
3 基于生活化情境的课堂教学策略
3.1 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学习情境,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容易从熟悉的环境和具体事物中获取学习动力。通过小学数学中“面积”的教学实践,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书桌的大小,比较教室黑板和投影幕布的面积,从而直观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这种做法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将数学与现实结合的能力。此外,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课堂过于枯燥,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设计时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生活背景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情境空洞或脱离现实,从而使课堂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
生活化情境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契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仅停留在展示生活实例,而忽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自主思考,情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在小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实践中时,可以组织学生统计班级中最喜欢的水果种类,并以小组为单位绘制统计图。通过上述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数学知识,还在亲自体验中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达的意义。这样的参与让学生更容易记住知识,并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情感。
3.3 优化互动探究方式
在生活化情境的课堂教学中,互动与探究是推动学生深入理解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机械化填鸭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实现教学互动方式的优化,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的小学数学中“分数大小比较”的环节中,可以选择生活中的分披萨的案例,提出“我们买披萨分给同学,怎样分才公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实际操作。学生通过动手分割、交流意见,逐步归纳出分数比较的规律。这种互动探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合作能力。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避免空谈或偏离主题。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和反思,使探究真正落到实处。这样,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成长的平台。
4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是推动数学课堂改革和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能更好符合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更活跃,促进师生互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未来的数学教学应进一步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生生活经验,开发更丰富的生活化资源,形成可持续的教学模式。同时,还需加强教师在情境设计和课堂引导方面的专业培训,使生活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淑贤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路径分析[J]. 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48-50
[2] 李长鹏 . 探寻乡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J]. 小学教学参考 ,2024(11):97-99
[3]胡敬芹.“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 ,2024(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