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足常态课,探索小学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教学策略

作者

李志红

张家口市宣化区圃园街小学区县 075100

一、情境创设:搭建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特色,为常态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情境素材。在常态课堂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教材中“购物”的情境,在班级内设置“模拟超市”。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和顾客,使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交易。在交易过程中,学生需要计算商品的总价、找零等,这不仅加深了对人民币面值和换算的理解,还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境创设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家庭水电费的计算、旅游行程的规划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思维引导:培养问题解决的逻辑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灵活的解题策略。在常态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冀教版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为学生的思维引导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以“行程问题”为例,教材通过不同情境的呈现,如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问题情境,理解题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线段图等方式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在学生建立模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并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多种解题方法。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除了教材中介绍的假设法,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列表法、方程法等。通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和交流,学生能够拓宽思维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知识整合:构建系统的数学网络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涉及多个数学知识点,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在常态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网络。冀教版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知识整合提供了便利。

例如,在教授“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实际情境,如测量校园内建筑物的面积、计算花坛的周长等,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长度、面积、体积等知识进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圆的周长公式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涉及的图形和数量关系。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例如,在解决“统计与概率”方面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科学课中的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制作统计图表,并计算概率。通过这种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评价反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常态课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冀教版教材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评价反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评价内容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在分析问题时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是否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等。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如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有效沟通,是否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等。

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价可以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学生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学生从同伴身上学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此外,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书面反馈可以更加详细地指出学生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口头反馈可以更加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持续发展。

五、结语

立足常态课,探索小学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教学策略,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以冀教版教材为依托,通过情境创设、思维引导、知识整合及评价反馈四个维度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丽敏 .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J]. 吉林教育 ,2024,(21):81-83.

[2] 张 燕 .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小 学 数 学 有 效 教 学 办 法 [J]. 读 写算 ,2023,(11):95-97.

注:本文系张家口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名师引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MS2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