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作者

孙烨

吉林工业经济学校

一、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障碍有两点:一是请不进来,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日常工作十分繁忙,难得空闲;二是走不出去,学校的老师要想深入到企业扎实地参与社会实践,时间短了学不到东西,时间长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开展。学校的课程多以理论为主,实操较少,实习更是要等到三年级才能进行,这样学生无法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岗位的过渡,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往理论考试考评方式造成学生虽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的缺陷。

二、“双元培育”起源及发展

双元制(dual-system)是一种源自德国的职业培训模式,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地点的培训,而一个地点是指以传授职业相关专业知识为主要职能的职业学校,另一地点是让学生接受职业技能专业培训的企业或公共机构等校外实训场所。2014 年我国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推行现代学徒制,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学徒制”自2018 年起改为“双元培育”。

三、会计专业“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以为例

(一)“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 培养真正的“双导型”教师

建立双导师制,企业指派中级会计师以上的员工担任学生的师傅,他们主要负责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培养。学校利用假期选派教师开展为期两周到一个月的入企实践活动,把握市场需求,贴近企业实际,不断改革和调整专业课教学内容。

2. 调整教学课程的设置结构

本着“弱化理论,强化技能”的原则,在试点班级弱化了语数外等学生较排斥且与未来工作岗位关系不大的学科,大量增加了技能实训课。从期末考试开始进行改革,将专业课的理论笔试考试变为点钞、传票翻打、手工记账等实操验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 推行有效的阶段考核评价模式

考核是在实习结束后进行的,考核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核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态度、实习表现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是考核学生掌握实习理论知识的程度;第三部分是考核学生在各个岗位进行实习时专业技能掌握的情况。

(二)“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 拓展校企专业融合,加大力度引企入校。

在吉林市顺诚代理记账有限公司设立我校双元制办公室并挂牌,真正实现引企入校,企业派出两名业务骨干在代理记帐业务的同时,负责校企“双元培育”联系工作开展。企业的入驻,校企双方既可以随时沟通,企业也可以及时对学生业务指导,真正实现校企二元主体共同培养模式。

2. 夯实入企实训项目,提高学生岗位技能

每学期安排学生在学校、企业学习与工作。第一学期做企业体验,会计专业学生入学一个月后到企业,熟悉其环境,由企业专家讲解该企业的文化、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工作的流程等内容。第二学期在学期末两周入企,在企业师傅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始专业技能实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算综合能力。第三学期在学期末三周入企,强化会计初级职称考试系列知识,参加国家统一的职称考试。第四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入企学习、实践出纳、会计、纳税等实务操作,考取职称证书未通过的学生继续强化会计职称考试系列知识。第五学期,最后一到二个月深入企业,由企业师傅的指导,进行会计业务综合实训。第六学期,以学徒身份入企的学生进行会计业务综合实践。实行企业与学校的双元制考核评价,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技能。

3. 把握技能大赛契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连续多年参加全国、省、市各级会计技能大赛,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以企业标准引导技能竞赛考核标准,坚持以实践教学为课程教学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施 “基础课程模块 + 职称考试模块 + 岗位实操模块 + 技能竞赛模块”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三)“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果的创新点

1. 课程模式创新

积极推进课程设置改革,与企业共同研究设置课程,将学校原有的专业课与文化课 6:4 的设置比例调增为 7:3,落实理论讲解、技能训练和竞赛比拼三段式教学模式。

2. 开发教材创新

会计专业学科带头人带领授课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研讨,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在我校会计专业原有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最终修订、审核。

3. 教法、学法创新

以学生为法人成立公司,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将素养课作品、电商专业、会计专业与公司相结合,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完成出纳、会计的相关业务。

4. 学生入企实践创新

首先新生入校后由企业方进行为期一周的会计专业认知培训,具体内容为:企业文化、5S 管理实践、会计岗位分工及职责权限,公司注册及变更年检、到企业参观等方面。

未来我校还将在其他专业中陆续开展“双元培育”试点工作。会在不断的反思中站稳职业教育的立足点,占领技能竞赛的制高点,凸显特色办学的新亮点,用匠心精神书写华美的篇章,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中职教育的特色品牌。

参考文献

1. 孙鉴军,双元制下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究,时代报告(学术版),20013(3):320.2. 杨维,高职学校外语教学中“双元制”模式的运用研究,现代职业教育,2016(13):78:179.3. 李军、李俊清,校企“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职业,2020(9):44-46.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22XHZ001课题名称:《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