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岳莉君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高升小学 636000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一部分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缺乏学习的热情,很难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而生活化教学则强调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会数学、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这样既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数学素养。
1.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价值
对于小学的数学学生来说,活化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搭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纽带,将抽象的数学观念从教材中转移到实际生活中,将其从简单的符号变为直观的实际体验,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成长,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表现为具体形象思维,对于抽象的数字、符号和公式通常缺乏自然的理解,生活化教学正好符合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把数学知识植入到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中,减少了理解的困难,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方面,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有用性”,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1]。当学生发现数学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课本知识中,是解决生活中购物计价、时间安排、物品分配等等问题的一种手段时,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就明显增强了。
2.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法
2.1 生活实例导入数学知识
生活实例导入数学知识的核心是要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场景出发,从具体实例入手,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数学概念或定律,让知识导入变得自然而有内涵,这种方法强调“由生活走向数学”的认知路径,避免概念的直接灌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降低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与畏惧感[2]。
以“认识分数”为例,传统教学常直接给出“将一个完整的实体均匀地划分为多个部分,表示这些部分的数字被称为分数”的定义,学生难以理解“整体”“平均分”等抽象表述,生活化教学可从分食物的场景切入:课前准备 4 个苹果,提问“将四个苹果分发给两个学生每人可以得多少苹果?”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迅速得出“2 个”,明白了其中的“平均分”。接着拿出 1 个苹果,提问“将一个苹果分发给两个学生每人可以得多少苹果?”学生此时会意识到“无法用整数来表示”,自然产生认知冲突。教师顺势引导:“这个半个苹果在数学上可用 1/2 这个新数表示。”然后请学生亲手将圆形纸片折起来,并将纸片均分两份,指出一份纸片为二分之一,再试着均分四份纸片,以了解四分之一纸片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分苹果这个生活例子对“分数”概念的提出提供具象支持,使学生经历由“整数平均分”向“非整数平均”认知迁移,逐步理解分数的本质是“表达部分和整体之间的联系”,而非单纯的符号。
2.2 将数学问题解决融入生活场景中
数学问题解决融入生活场景,就是要把数学问题放置到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能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之中,感受到数学应用价值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强调“从数学走向生活”的应用路径,通过设计具有生活意义的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3]。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这一教学主题为例,如果仅仅是计算“一个具有 5 厘米长、4 厘米宽和 3 厘米高的长方体物体的表面积”,学生可能只会简单地使用“(长 × 宽 + 长 × 高 + 宽 × 高)×2′′ 这一公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这个公式的实际含义。在生活化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包装礼盒”的任务场景:学校需要为表现出色的学生颁发奖励,每一份奖励是一个长 20厘米、宽 15 厘米、高 10 厘米的长方体礼盒,需要用彩纸进行包装,如果忽视了接口的重叠区域,那么一个礼盒需要多大的彩纸来完成包装呢?如果打算包装 10 个这种礼盒,需要准备多少平方米的彩纸呢?首先,学生需要明确“要多少彩纸”本质上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从而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采用表面积公式来估算一个礼盒的实际表面积,公式为:( 20×15+20×10+15×10, )×2=(300+200+150 ) ×2=650×2=1300 (平方厘米);接下来,计算 10 个礼盒的总面积: 1300×10=13000 (平方厘米),然后进行单位换算,最终得到 1.3 平方米的面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单位换算不正确”“忘了乘 2”等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包装实际思考:“彩纸要盖礼盒六个面,少了一个面该怎么办?”“超市里购买的彩纸一般都是以平方米为单位计价的,怎么进行单位换算呢?”通过这一追问,学生在巩固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更加明白数学计算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实践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新途径。通过把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数学应用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等。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与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探索与改进,要进一步强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使数学真正进入学生生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丽银 .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J]. 教育界 ,2024(29):86-88.
[2] 李萍 .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理科爱好者 ( 教育教学 ),2021(01):235-236.
[3] 王水英 . 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