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CiteSpace 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

徐莹莹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8

1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职业教育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劳动技能型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大力扶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催生了一批学者对中等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研究发展现状如何?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哪里?未来研究趋势和前沿又在哪里?如何采用科学方法,客观、系统地呈现研究动态?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技术,选取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相关文献作为样本,使用 CiteSpace6.3.R1 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以了解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揭示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演进趋势。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为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本研究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在中国知网中选择高级搜索,将检索条件设置为期刊搜索,检索主题词为“中等职业教育”,检索时间段截止至2025 年7 月 5 日,期刊来源类别选为北大核心期刊、CSSCI 期刊以及 AMI 等期刊数据库。本研究对收录的文献按相关度进行排序筛选,剔除相关度较低的文献后,最终确定913 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2.2 研究方法

将文献以 Refworks 格式导出,借助 CiteSpace6.3.R1,Excel 等工具对所收录的 913 篇文献进行可视化与计量分析。间切片参数设置:时间跨度为“from 1995-JAN to 2025 JUL”,以一年为切片。为保证文献中数据的正常运算,将软件中的k 指设置为 10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软件的网络聚类分析功能,通过模块度(Q值)和平均轮廓值(S 值)两项关键指标评估知识图谱的聚类效果 [1]。根据文献计量学标准, Q>0.3 表明聚类结构显著;S 值 >0.5 表示聚类合理, >0.7 则表明聚类可信度高。本研究结果显示,Q 值达到0.823(显著高于 0.3 的阈值标准),S 值高达 0.9752(远超 0.7 的优异标准),充分证实了本研究的聚类分析具有高度的结构显著性和结果可靠性。

3. 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发文量是衡量特定研究领域学术活跃度的关键指标,其时间动态变化能够有效反映该领域的发展动态与研究趋势。通过 CiteSpace 对文献样本进行数据转换,并利用 Excel 绘制出 1995 年 1 月—2024 年 12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研究年度发文量折线图(由于2025 年的文献截止至 7 月底,无法反映发文量的整体趋势,因此发文量数据截止至2024年),如图1 所示。

根据文献发文量分布图,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2000 年。该阶段处于缓慢起步期,收录的CNKI 数据库文献共有 47 篇。2000 年发文量为 19 篇,为这一阶段的峰值。这与当时我国的国际形势紧密相关,为应对加入WTO 的挑战,中国制造业加速发展,催生了对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而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研究达到了一个小热潮。第二阶段,2001-2009 年。该阶段为加速发展期,收录的 CNKI 文献达到 310 篇。在 2009 年达到本研究历史高峰,发文量高达 77 篇。第三阶段,2010-2018 年。该阶段为波动调整期,这一阶段发文量为 398 篇。这一阶段发文量较前一段有所增长,每年平均发文量达到 44 篇。第四阶段,2019 年至今。该阶段为高质量发展期,这一阶段总的发文量有所降低,但仍有一定的热度。由于本研究收录的期刊以核心期刊为主,文献数量的减少反而反映出中等职业教育研究质量的整体提升。再结合发文量的指数增长趋势可以预见,未来中等职业教育将再次成为学术热点。

图1 1995 年-2024 年中等职业教育研究发文量

4 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热点

4.1. 关键词共现

利用 CiteSpace 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 2 所示,图中共有节点 181 个,连线 198 条,密度 0.0122。关键词可以有效掌握论文的主要观点和核心内容,词频分析可以有效识别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大于 0.1 则这个节点是比较重要的,数值越高说明该节点在连接其他关键词中的作用越显著。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与中心性指标,为识别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频次 ≥7 的高频关键词,可以得出,除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经济增长等是最主要的核心关键词,另外与中等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农村、就业等词汇的频次也很高。从中心性来看,剔除中等职业教育这一主题词,围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一词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词,其中心性达到0.98。其余中介中心性 >0.1 的关键节点有:职业教育(0.82)、问题(0.4)、校企合作(0.37)、经济增长(0.35)、影响因素(0.29)、职业教育体系 (0.25)、中职教育(0.25)、对策(0.24)、现状(0.16)。上述关键节点表明,中等职业教育已确立“职业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通过强化校企合作与产业对接,在揭示现存问题的同时提出针对性对策,从而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图2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图3 中等职业教育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4.2. 关键词聚类

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能够清晰呈现该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通过CiteSpace 软件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 3 所示。本文选取信息量较大的前 10 个聚类作为研究对象:#0 职业教育、#1 校企合作、#2 乡村振兴、#3 课程体系、#4 对策、#5 创新、#6 中等职业教育、#7 实证研究、#8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9 就业,聚类中包含了中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

采用对数似然率算法(LLR)生成关键词聚类数据,相关关键词数值的大小与其在研究领域的受关注程度呈正相关。结合聚类图谱和聚类关键词统计数据,可以将聚类划分为三大研究热点进行具体分析:中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0、#8、#2)、校企合作革新课程(#1、#3、#5)、中职就业引领对策研究(#6、#9、#4、#7)。

(1)中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部分,其全面推进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就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刘静中、张建伟(2020)[2] 在其研究当中表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之处在于依靠终身职业培训来稳固脱贫成果,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陈丽清和李海铭(2025)[3] 在其文章里表明,职业教育主要从人才供应,技术转化,文化传承这三个方面来助力乡村振兴,不过在实践过程中还是会面临教育认可度欠佳,学校和产业合作不够紧密,传统文化面临失传等诸多风险。当下,国家政策重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协同,但中等职业教育怎样融入乡村人才振兴体系,怎样长久,稳固地给乡村输送人才方面,仍须进一步探究。

(2)校企合作革新课程

近些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在与企业合作以及课程更新方面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出现了不少有代表性的研究方向和实施路径。周岩(2020)[4] 在文章中提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直接参与到培养计划的制定当中,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就业困难等主要问题。张扬(2024)[5] 通过研究提出要把教学创新团队当作课程创建的主体,突出团队协作在资源整合方面的作用。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前行,这种团队化,专业化的课程模式的价值就会愈加显现。结合时代特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与课程创新方面正朝着更智能,更开放的方向演进

(3)中职就业引领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呈现“高就业率与低就业质量”并存的典型特征。王宇波(2012)[6] 在文章中提出了“大就业观”的解决思路,强调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协同治理。李兴洲、赵红(2016)[7] 对中职学生面临的生涯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就业—升学”协同改革框架,一方面完善中职学生就业政策,另一方面健全中职学生升学政策。基于数据分析,当前研究应进一步关注“1+X”证书制度对就业质量的提升作用,以及中高职贯通培养对升学困境的破解机制。

5 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演进趋势

5.1.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关键词时间线图谱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研究动态,可以清晰揭示特定领域的演进趋势。在 CiteSpace 软件中选择“Timeline View”功能,将 1995 年—2025 年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关键词投射到时间横坐标上,得到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如图4 所示。图中节点大小代表研究主题的热度,节点连线的粗细代表了不同年份主题词之间的关联强度。

5.2. 关键词突现

关键词突现分析能够呈现研究主题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在设置时将 γ 参数调整为 0.7,得到 11 个突变词,如图 5 所示。该图按照突现时间排序,Begin 代表突现起始年份,End 代表突现结束年份,Strength 反映关键词在时间段内受关注强度的变化幅度,深色区域代表关键词突现的具体年份。

根据关键词时间线及突现图谱的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演进历程可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政策探索期

2010 年之前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研究具有鲜明的“问题—对策”特征。由突现关键词“对策”、“问题”高频出现可知,研究主要关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基础矛盾。“发展”和“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概念高频突现,表明该时期职业教育从边缘走向主流。“教育券”这个特色关键词的突现,则是地方政策试点的创新探索。这一阶段的研究注重普职分流平衡,但未对类型教育做出明确定位,体系建设与服务能力方面亦有欠缺,为 2010 年以后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埋下伏笔。

(2)第二阶段:体系构建期

2011 - 2020 年是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塑造的关键时段。“省”作为地域性关键词出现得比较明显,凭借现代学徒制之类的革新举措成为全国职教改良的观测窗口。关键词“教学模式”的热度快速上升,体现出研究重点朝着教学微观方面发生转变。 “职业教育体系”关键词的出现,中高职衔接机制试点应用型本科转型之类的革新操作,推动形成了上下相连,左右打通的现代职教体系架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对就业质量、校企合作效能等关键问题的系统探讨。整体而言,这一时期在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职业教育其类型定位确立了制度保障。

图4 中等职业教育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3)第三阶段:战略深化期

2021 年后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战略的深化阶段,这一时期的政策与实践呈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鲜明导向。“乡村振兴”关键词爆发式增长,各地依托农村电商、重建县域职教中心功能、推行“雨露计划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举措,使职业教育深入融入乡村发展进程。“高质量发展”成为主要研究议题,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培养“现场工程师”、数字化转型等创新实践,表明发展范式由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革命。这一阶段强化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性,突出了职业教育在共同富裕、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中的价值,同时也为中职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建设思路。

三阶段演进表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发展转变,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图5 1995 年—2025 年职业教育研究关键词突现图谱

6 结论

通过对 1995 至 2025 年间中等职业教育领域 913 篇文献的年度发文数量与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年度发文数量方面,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发文量呈现指数拟合上升趋势,并且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发文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第二,在研究热点方面,本研究结合聚类图谱与关键词统计表,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研究归纳为三大热点领域:中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校企合作革新课程、中职就业引领对策研究。

第三,在演进趋势方面,本研究根据关键词时间线及突现图谱,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演进历程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政策探索期、体系构建期、战略深化期。同时,基于关键词突现图谱的分析可以预测,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几年中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门领域。

总而言之,在产业升级持续扩大对劳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将会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曹威 , 陈向阳 . 基于 CiteSpace 的国内普职融通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J]. 职业技术教育 , 2020, 41 (15): 43-48.

[2] 刘静中 , 张建伟 .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对策探讨 [J]. 农业与技术 ,2020,40(05):166-168.

[3] 陈丽清, 李海铭. 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与路径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 ,2025,(10):112-114.

[4] 周岩 .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9(10):135-136.

[5] 张扬 . 中职教学创新团队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探究——以数字设计专业群为例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11):81-83.

[6] 王宇波 . 中职教育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 职教论坛 ,2012,(36):29-34.

[7] 李兴洲 , 赵红 . 政策视角下中职生生涯发展困境与对策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2016,18(05):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