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德育渗透,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
尹咏莲
六安市佛子岭路小学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关键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主体肩负培养学生良好品行重任,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班级管理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育人需求。立足德育渗透视角创新班级管理思路,已成为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效率重要途径。探究从构建德育分区环境、优化教育方法、融合德育资源三方面入手,探索德育渗透促进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策略,为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一、构建德育分区,夯实基础管理基础
班级环境作为学生成长重要场域具有潜移默化育人功能,小学班主任应精心设计班级德育分区,通过物理空间布局创设育人氛围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受到良好品德熏陶。班级德育分区包括荣誉展示区、阅读交流区等功能区域,每个区域承载特定德育目标,荣誉展示区通过展示集体荣誉证书、优秀学生事迹等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与奋进精神,阅读交流区精选富含德育元素图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真善美,文明礼仪区通过图文并茂方式呈现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班级德育分区建设应注重学生参与性,班主任引导学生共同策划设计,增强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激发自我管理动力。
德育分区建设需与班级常规管理有机结合形成制度保障,班主任依托德育分区开展晨会、班会等常规活动,使活动内容与德育目标相契合,建立健全班级公约、评价机制将德育要求融入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在遵守规则过程中内化品德要求。班主任可以借助德育分区开展情境教育,如利用荣誉墙表彰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榜样意识,通过阅读角读书分享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情怀,还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从德育角度对学生行为进行多元评价,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既看重显性表现也注重内在品质,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向善向上。德育分区构建帮助班主任实现从繁琐事务管理向系统德育管理转变,使班级管理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优化教育方法,提升课程管理技能
班主任课程管理作为班级管理核心内容,优化教育方法能有效提升课程管理质量与效率,班主任应立足学科特点挖掘课程德育元素,将德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可以通过典范人物事迹引导学生感悟美德,数学学科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态度与合作精神,科学学科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真精神与创新意识,艺术学科可过审美体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班主任与各学科教师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探究学科德育切入点,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班主任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使知识学习与品德养成同步推进。班主任还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富有教育意义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悟道德内涵,采用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在交流中碰撞思想,采用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参与道德实践在体验中内化道德规范。
班主任创新班队活动形式设计富有教育意义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式学习强化德育效果,主题班会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主题开展,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德讲堂邀请榜样人物现身说法用真实事例感染学生,志愿服务走进社区、福利院等场所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意识,社会考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增强学生历史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班主任在活动设计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在参与中锻炼能力、提升素养。应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从德育角度对学生行为进行多元评价,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既看重显性表现也注重内在品质,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向善向上,可通过观察法、谈话法等方式收集评价信息形成客观全面评价结果。通过优化教育方法班主任能够将课程管理与德育目标有机结合,形成德育渗透常态化机制提高课程管理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双赢局面。
三、融合德育资源,创新课程管理模式
班主任应整合利用校内外各类德育资源,拓展德育渗透渠道创新课程管理模式,学校层面班主任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校本课程等资源,将班级管理融入学校整体德育体系。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层面,班主任引导学生感受学校传统、理念,强文化认同感,校本课程针对学生特点与学校特色开发,班主任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班级学生德育课程,学校大型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等要组织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班主任还应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媒介平台,展示班级德育成果扩大德育影响力,要善于发掘校内人力资源如学校德育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邀请他们参与班级德育指导工作为班级管理提供专业支持。
班主任应积极构建家校社区协同育人机形成德育合力,家庭是学生品德养成首要环境,班主任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指导家长科学育子,保持家校教育一致性,社区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文化场所、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拓展德育实践空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班主任还应当借助网络平台创新德育形式如建立班级网站、微信群等,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利用微课、短视频等数字资源提高德育吸引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表达。班主任在整合资源过程中应注重资源间协调统一,避免教育内容碎片化、教育效果片面化,要建立资源整合评估机制,定期对资源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德育网络,实现德育渗透常态化、系统化提升课程管理效率与质量,融合各类德育资源创新课程管理模式,能够突破传统班级管理局限,为班主任工作提供更广阔空间与更丰富手段促进班级管理效率全面提升。
结论
德育渗透是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重要途径,构建德育分区营造育人环境优化教育方法丰富德育内涵,融合德育资源拓展育人渠道形成系统完整德育体系。班主任应从环境创设、方法优化、资源整合三方面入手,将德育理念贯穿班级管理全过程,使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德育渗透促进班级管理由单向控制向双向互动转变,由被动约束向主动养成转变,由表层管理向深层引导转变实现班级管理效率质量双提升,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桑杰草. 探讨如何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J].知识文库 , 2023(8):83-85.
[2] 谢敏 . 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的策略[C]//2023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Ⅰ).2023.
[3] 刘洁 , 相西红 .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8: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