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与物联网的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动态模拟优化研究
谢力能
长沙市望城区消防救援大队 湖南长沙 4100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高层建筑在提升土地利用率、满足城市空间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消防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建筑体量大、人员密集、结构复杂、竖向通道多等特点,消防应急疏散难度极大,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传统的消防应急疏散方案往往基于静态的设计和经验判断,难以适应火灾发生时复杂多变的现场情况,无法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提供精准有效的指导。将 BIM 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应用于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动态模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该技术融合,能够实时获取火灾现场信息,动态模拟人员疏散过程,优化疏散方案,提高疏散效率,因此对基于 BIM 与物联网的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动态模拟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现状及问题分析
1. 疏散设计缺乏动态适应性
目前,高层建筑的消防应急疏散设计大多是在建筑规划阶段完成,依据的是固定的规范和标准,侧重于静态的疏散路线规划和设施布局。然而,火灾发生时,现场情况瞬息万变,如火势蔓延方向、烟雾扩散范围、疏散通道堵塞情况等因素都会不断变化。传统的静态疏散设计难以根据这些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疏散方案,导致疏散路线可能在火灾实际发生时不再适用,影响人员疏散效率和安全性。
2. 信息获取与传递不及时
在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过程中,准确及时的信息是制定有效疏散策略的关键。但在实际情况中,火灾发生时,建筑内人员往往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火灾位置、火势大小、疏散通道状况等信息;消防救援人员也难以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建筑内部结构、被困人员分布等情况。同时,信息在人员、消防部门、建筑管理部门之间的传递也存在延迟和误差,导致各方无法协同高效地开展疏散和救援工作。
3. 疏散模拟精准度不足
现有的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模拟大多是基于简化的数学模型和假设条件进行的,对火灾场景和人员行为的模拟不够真实和准确。例如,在模拟人员疏散行为时,往往忽略了人员的个体差异、心理因素以及突发事件对疏散行为的影响;在模拟火灾发展和烟雾扩散时,也难以精确反映实际的燃烧和扩散过程。这种模拟精准度的不足,使得基于模拟结果制定的疏散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大打折扣。
二、BIM 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在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中的优势
1. 全面的数据采集与整合
物联网技术通过部署在高层建筑内的各类传感器,如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火焰探测器、人员定位传感器等,能够实时采集火灾发生时的环境参数(温度、烟雾浓度、有害气体含量等)、设备运行状态(消防设施是否正常工作、电梯运行状态等)以及人员位置信息等海量数据。BIM 技术则作为一个强大的信息集成平台,可将这些来自物联网的实时数据与建筑的三维模型、设计图纸、设施布局等静态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包含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的动态数据库,为消防应急疏散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实时的信息共享与协同
基于 BIM 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系统,能够实现建筑内不同部门(如物业管理部门、消防部门、安保部门等)以及人员之间的实时信息共享。当火灾发生时,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会实时传输到 BIM 模型中,通过可视化界面直观地展示火灾位置、火势蔓延趋势、人员分布等情况。各方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终端实时获取这些信息,并根据各自职责协同制定疏散和救援方案,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协同工作效率。
3. 动态地模拟与优化能力
BIM 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和参数化设计特点,结合物联网提供的实时数据,能够对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可以根据火灾发展的实时情况,如烟雾扩散范围、火势蔓延方向等,动态调整疏散路线;同时,考虑人员的不同行为特征(如不同年龄段、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人员的疏散速度和行为差异),模拟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不断模拟和优化,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疏散方案,提高人员疏散成功率。
三、基于 BIM 与物联网的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动态模拟优化模型构建
1. 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 BIM 与物联网的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动态模拟优化系统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示层构成。感知层由各类物联网传感器组成,负责采集建筑内的实时数据;网络层利用无线网络、蓝牙、Zigbee 等通信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层;数据层基于 BIM 技术建立数据库,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整合和管理;应用层利用数据分析和模拟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火灾预测、疏散模拟、方案优化等功能;展示层通过三维可视化界面,将模拟结果和相关信息直观地展示给用户。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首先对物联网传感器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异常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与 BIM 模型中的建筑信息进行关联和融合,构建数据关联模型。利用数据分析算法,如机器学习算法、数据挖掘算法等,对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火灾发展趋势预测、人员疏散行为模式分析、疏散通道拥堵情况判断等,为疏散模拟和方案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3. 动态模拟与优化方法
在动态模拟过程中,基于 BIM 模型构建高层建筑的三维虚拟环境,将人员、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等元素纳入模型中。根据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的火灾发展趋势和人员分布信息,利用疏散模拟算法(如元胞自动机算法、社会力模型算法等)模拟人员在建筑内的疏散过程。在模拟过程中,实时更新火灾场景和人员位置信息,动态调整疏散路线和策略。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基于 BIM 与物联网的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动态模拟优化研究,深入分析了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存在的问题,阐述了 BIM 与物联网技术融合的优势,构建了相应的动态模拟优化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技术融合在提高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表明,BIM 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为高层建筑消防应急疏散提供了一种先进、科学的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对火灾现场的实时感知、动态模拟和智能决策。然而,目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传感器部署成本较高、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等。
参考文献:
[1] 高力 . 高层建筑消防隐患与防火监督分析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24):61-63.
[2] 李 嘉 . 高 层 建 筑 消 防 疏 散 难 点 及 优 化 策 略 [J]. 今 日 消防 ,2025,10(3):95-97.
[3] 郭俊锋 , 叶兢侃 . BIM 技术在建筑消防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J]. 建筑设计与研究 ,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