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城市规划的无人机测绘数据快速处理与智能分析方法
干婷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211135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划对空间数据精度与实时性的要求日益提升。传统测绘手段受限于作业周期长、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难以满足动态规划需求。无人机测绘技术凭借灵活部署、高分辨率成像等优势,成为城市空间数据获取的重要工具。然而,海量影像数据的处理效率与智能分析能力不足,制约了其在城市规划中的深度应用。本文聚焦数据快速处理与智能分析方法创新,通过技术融合与算法优化,构建面向城市规划的无人机测绘数据处理新范式。
一、无人机测绘数据快速处理技术体系
无人机测绘数据处理涵盖影像预处理、三维重建与模型优化三大核心环节,各环节紧密衔接,共同构建起高效的数据处理链条。影像预处理是数据处理的基石。为解决多视角影像因拍摄角度差异导致的错位问题,采用基于特征点的图像拼接算法。先运用SIFT 算法提取影像中的关键特征点,这些特征点具有旋转、尺度不变性,能精准描述影像局部特征。随后通过 RANSAC 算法剔除误匹配点对,筛选出准确对应的特征点,以此实现多视角影像的精准对齐,为后续处理提供一致的数据基础。针对相机镜头存在的畸变问题,引入 Brown-Conrady畸变模型,该模型可精确描述镜头径向与切向畸变。结合棋盘格标定板进行相机标定,通过拍摄标定板影像并分析其角点位置变化,获取相机内参,进而消除影像几何变形,确保影像数据的几何准确性。
三维重建环节中,多视立体匹配(MVS)技术发挥关键作用。利用半全局匹配(SGM)算法,综合考虑影像间的多方向信息,生成高精度的密集点云,完整呈现物体表面形态。随后采用 Delaunay 三角剖分方法,将密集点云连接成三维网格模型,构建出物体的空间结构框架。为提升处理效率,提出轻量化模型构建方法。运用顶点聚类简化算法,依据顶点空间位置关系进行聚类合并,减少模型面片数量,降低数据复杂度。同时采用法线贴图技术,将物体表面细节信息以法线贴图形式存储,在模型简化后仍能通过法线贴图还原表面细节,在保证模型视觉效果与精度的基础上,显著减小数据量,提升后续处理与传输效率。
二、智能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创新
智能分析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在城市规划中实现了城市要素的自动精准识别与动态实时监测,为科学规划提供有力支撑。在建筑轮廓提取方面,设计了基于 U-Net ++ 的语义分割网络。该网络独特的编码器 - 解码器结构,能有效捕捉影像中的多尺度特征。为强化对建筑边缘特征的学习,引入注意力机制,使网络在处理影像时,能自动聚焦于建筑边缘区域,突出关键特征信息。通过在自建的大规模城市影像数据集上进行训练,网络能够准确区分建筑与非建筑区域,实现建筑轮廓的高精度提取,为城市建筑布局分析与规划调整提供清晰的基础数据。
交通流量监测是城市规划中保障交通顺畅的关键环节。采用YOLOv8 目标检测模型结合 DeepSORT 多目标跟踪算法,YOLOv8 模型具有快速的检测速度和较高的准确率,能实时定位影像中的车辆与行人目标。DeepSORT 算法则负责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持续跟踪,通过关联目标特征与运动信息,生成完整的轨迹。面对复杂场景中目标遮挡的难题,提出时空信息融合策略。利用 LSTM 网络对目标的历史运动轨迹进行建模,挖掘其运动规律,同时结合光流法预测目标在遮挡区域的可能位置。当目标再次出现时,能快速准确地重新识别与跟踪,确保交通流量监测的连续性与准确性。在城市绿地分析中,利用ResNet-50 分类网络识别植被类型。该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可对不同种类的植被进行准确分类。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通过分析影像中植被的红外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计算得出绿化覆盖率。这一量化指标为城市生态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助力打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三、技术融合与实例验证,城市建筑群三维建模与交通流量动态监测
以某新区规划项目为实例,对无人机测绘数据快速处理与智能分析方法的实用性展开全面验证。在数据采集阶段,选用多旋翼无人机搭载五镜头倾斜相机开展作业。依据项目区域特点和精度要求,设定80 米的飞行高度以及 60% 的航向重叠率,对 2 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航空摄影。五镜头倾斜相机从不同角度同步拍摄,获取了丰富全面的影像数据,为后续处理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基础。快速处理流程里,借助GPU 加速的 Pix4Dmapper 软件,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高效完成影像拼接与空三解算任务。相较于传统处理方式,处理速度大幅提升。同时,运用轻量化模型构建方法,在保证模型精度满足规划需求的前提下,生成符合 LOD3 标准的三维模型。该模型不仅详细呈现了新区地物的空间形态,还大幅减少了数据量,提高了后续处理和应用的效率。
智能分析环节亮点纷呈。利用预先训练好的 U-Net++ 模型,自动且精准地提取建筑轮廓信息。结合 CityGML 标准,将这些轮廓信息转化为结构化的规划要素数据库,为规划人员提供了直观、便捷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工具。交通流量监测系统实时捕捉道路车流动态,通过算法分析生成热力图。规划人员依据热力图直观了解交通拥堵状况,有针对性地优化交通组织方案。经过对不同规划方案的对比评估,基于无人机数据的规划方案成效显著。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建筑间距的合理性得到明显提升,有效避免了建筑过于密集或疏散不均的问题;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道路车流更加顺畅,交通拥堵情况大幅减少,为新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束语
面向城市规划的无人机测绘数据快速处理与智能分析方法,通过技术融合与算法创新实现了数据处理效率与智能分析精度的双重提升。轻量化模型构建技术解决了海量数据存储与传输难题,深度学习算法优化提升了城市要素识别准确率,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可显著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未来研究将聚焦多源数据融合与边缘计算技术应用,进一步拓展无人机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1] 张兰.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002):000.
[2] 康晓宁 . 无人机测绘技术用于工程测量的探讨 [J].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 2023(2):24-26.
[3] 苏俊波 .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城市三维建模及优化方法中的应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 2024(18):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