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优化

作者

王科林

云南省富宁县第二中学

一、作业设计理念的革新:从“一刀切”到精准分层

“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传统地理作业以重复性练习为主,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分层作业设计的提出,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其核心理念在于以学生认知水平、兴趣偏好及学习需求为基准,构建差异化作业体系。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及实践性特征,要求作业设计需兼顾知识整合与能力迁移。分层作业需体现地理学科特性,例如在自然地理部分,可通过基础层作业巩固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提高层作业则可设计气候成因分析、地形对经济影响等探究性问题,拓展层作业可结合区域案例开展跨学科研究。这种分层设计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其探究兴趣。

作业分层需避免“标签化”倾向。教师可通过动态调整机制,允许学生根据学习进展自主选择作业层次,同时采用匿名编码方式保护学生隐私。例如,某校在实施分层作业时,采用“作业超市”模式,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基础题、提升题或挑战题,教师通过作业反馈及时调整任务难度,形成“分层—反馈—再分层”的良性循环。

二、实践路径的探索:构建动态分层作业体系

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需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通过问卷或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知识储备,设计分层预习任务。例如,针对“中国气候类型”章节,基础层学生可完成气候类型分布图填绘,提高层学生需分析气候类型与农业生产的关联,拓展层学生则需结合气象数据撰写区域气候特征报告。

课堂教学中的分层作业需体现即时性与互动性。教师可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例如在“地形对交通影响”主题中,基础层学生负责收集地形数据,提高层学生分析地形与交通线路的关系,拓展层学生则需提出优化交通布局的方案。通过角色分工,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参与课堂讨论,形成知识互补。

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需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基础层作业可侧重知识巩固,如绘制思维导图、完成配套练习;提高层作业可设计地理实验或社会调查,例如“测量校园植被覆盖率”;拓展层作业则可开展项目式学习,如“设计城市防洪方案”。此类作业既能巩固课堂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评价需体现多元化与过程性。教师可采用“基础分 + 进步分”的评价模式,基础层学生完成基础任务即可获得基础分,若尝试更高层次任务可额外加分;提高层学生需在知识运用基础上体现逻辑性;拓展层学生则需展现创新思维。此外,学生自评与互评也是重要补充,例如通过小组展示评价作业完成质量,促进同伴学习。

三、优化策略的深化:技术赋能与资源整合

分层作业的优化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推送个性化作业,系统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自动调整难度;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地理现象,降低实践作业的时空限制。某校引入地理 AR 教学系统后,学生可通过手机扫描地图查看三维地形,完成“虚拟地质考察”任务,作业完成效率显著提升。

跨学科资源整合是分层作业优化的重要方向。地理学科与历史、物理、生物等学科存在天然联系,例如在“河流地貌”教学中,可结合物理学科的水流侵蚀原理设计实验作业,或结合历史学科的治水工程开展案例分析。此类作业既能拓展学生视野,又能培养其综合思维。

家校社协同是分层作业优化的保障。教师可通过家长会或线上平台指导家长参与作业监督,例如监督学生完成基础作业的时间管理,或协助开展社会调查。同时,学校可与社区、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机会。例如,某校与当地气象局合作,组织学生参与气象观测,拓展层学生需撰写观测报告,此类作业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分层作业的持续优化需建立反馈机制。教师可通过作业分析、学生访谈等方式收集改进建议,例如调整作业难度梯度、优化任务类型等。此外,教师还需关注作业设计的公平性,避免因资源差异导致学生机会不均。例如,针对农村学生,可设计基于乡土资源的作业,如“调查家乡土地利用变化”,既降低实践成本,又能增强学习意义。

四、未来展望:从分层作业到个性化学习生态

分层作业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个性化学习生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作业系统可实现动态诊断与智能推荐,例如通过学习分析技术预测学生知识薄弱点,推送针对性练习。同时,作业设计需更加注重情感体验,例如通过游戏化任务设计激发学习兴趣,或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责任感。

教师专业发展是分层作业设计持续优化的关键。学校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其分层教学设计与评价能力。例如,通过工作坊形式开展案例研讨,或组织教师参与跨校教研活动。此外,教师还需关注教育伦理,避免因分层导致学生心理落差,例如通过正向激励强化学生自信心。

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优化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双减”背景下,地理作业不仅是知识巩固的工具,更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载体。通过分层设计,学生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探究乐趣,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柴全龙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D]. 西北师范大学 ,2024.

[2] 张云清 . 新课标视域下初中地理分层作业的实践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4,(2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