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王忠坡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泗州学校 223900

引言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理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学科,其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业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与重复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体验与内在建构,导致部分学生感到数学抽象难懂,学习兴趣匮乏。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索发现,在反思内化中升华认知,为破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体验式学习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契合性

体验式学习所倡导的做中学理念与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活动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与操作。数学学科本身虽具有抽象性,但其概念与规则均源于现实世界。体验式学习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触摸的具体经验,有效架起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之间的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内在动机,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持久记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关联薄弱

当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的问题。教材内容与例题设计有时未能充分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与社会现象,使得数学知识显得孤立且抽象。学生难以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与意义,容易产生学了有什么用困惑。这种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脱节,不仅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阻碍了他们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知识学习停留在表面记忆与机械应用层面。

(二)学习过程偏重结果而忽视体验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教师往往急于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结论与标准化的解题方法,而压缩甚至省略了学生自主探索、尝试错误、提出猜想和验证结论的体验过程。课堂活动多以讲授和练习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其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这种缺乏亲身探索和深刻体验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真正内化。

三、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内驱力

教师应致力于将数学知识嵌入到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真实生活情境之中进行教学。在课堂导入或新知识探究环节,利用讲故事、呈现生活现象、提出现实挑战等方式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生更易于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应用价值,从而主动投入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中,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帮学校设计微型种植园的情境:提供若干块不同尺寸的土地规划图(长方形与正方形),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计算各块土地的面积并为不同农作物(需不同种植面积)选择最合适的种植区域。学生需要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规划问题,在真实任务驱动中理解面积概念的应用价值,并通过比较不同方案深化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二)强化动手操作与感官体验,促进知识建构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应设计大量需要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学具、教具以及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特征时,让学生亲手触摸、拆解、组合几何体模型;在学习周长和面积时,指导学生用绳尺实地测量教室或操场;在学习分数概念时,通过折叠纸张、分割实物等方式进行平均分实践。这些具身的操作体验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性质和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可感知的经验,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后续的抽象概括和符号化表达奠定坚实的认知基础。动手操作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融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现知识整合应用

体验式学习可以超越数学学科本身,通过设计与科学、艺术、体育、综合实践等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为综合和开放的体验平台。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通过团队协作、实地调研、创意设计、实践操作、成果展示等一系列完整的体验,深刻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工具价值,从而提升整合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结合科学课植物生长主题,开展豆苗生长观察项目。学生分组种植豆苗,每日测量并记录株高数据。持续记录一周后,各组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分析豆苗生长速度的变化规律,并推测可能的影响因素。这一项目整合数学与科学知识,让学生经历数据产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的全过程,体会统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实际作用。

(四)利用信息技术增强交互体验,拓展学习边界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教育软件、模拟程序、虚拟现实、图形计算器等,为学生创造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实现的沉浸式、交互式学习体验。利用动态几何软件让学生直观观察图形变换与规律;通过数学游戏化应用在趣味挑战中巩固计算技能;借助数据可视化工具分析真实数据集,探索统计规律。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数学原理动态、直观地呈现出来,允许学生进行反复试错和探究,支持个性化学习路径,极大地丰富了体验的形式与深度。它打破了课堂的物理界限,使一些难以实际操作的教学内容得以生动展现,为体验式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结束语

总之,体验式学习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价值在于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与深刻理解。教师可通过系统设计情境化、操作化、项目化、信息化及反思性的教学策略,有效实施体验式学习。未来,进一步探索体验式学习在不同数学内容领域的具体应用模式及其长效影响,对于持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丹.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23):18-20.

[2] 征紫玉 .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量感培养中的运用 [J].当代家庭教育 ,2024,(23):146-148.

[3] 吕瑞娟.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34):114-117.

[4] 王峰.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学苑教育 ,2024,(33):22-24.

[5] 沈翠鹏.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1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