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和田地区的具体实践

作者

祖丽胡玛尔·艾尔肯

和田地委党校 848000

和田地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聚焦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等方面发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做法

(一)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和田地区通过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文化创作生产,常态化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大力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开展“五史”学习教育、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阐释等措施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进程。例如,2024年 10 月 5 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和田地区博物馆承办的“文化润疆——和田出土文书与和田历史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于阗记录——和田汉唐出土文书展”在和田地区博物馆成功举办,充分发挥了文物宣传教育的作用;创作了实景演出《万方乐奏有于阗》、连环画《昆仑游记》、舞蹈诗《沙海老兵》、舞台剧《一顶特殊的小花帽》等优秀的文艺作品,进一步增强群众对“四个与共”“四个共同”的理解。

(二)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田地区通过长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持续深入“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大力推进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里五个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持续深化和田地区群众与其他省区干部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等措施,持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例如,2024 年开展青少年暑假“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让和田的青少年们深刻的感受到祖国的伟大辉煌与繁荣富强,进一步铸牢青少年的中华情、中华心。

(三)用心用情办好各领域民生实事。和田地区持续聚焦各族群众最关心、最急迫、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2021 年开通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诉即办,用一根热线“绣花针”,穿起民生“万根线”,把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如期完成 2024 年 10 件民生实事,并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确定 2025 年的十件民生实事,涉及生态、就业、教育、养老、法治等各方面,精准回应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夯实社会稳定发展基础,践行执政为民的初心,切实提升了和田地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

(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生根。和田地区通过充分保障各族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力,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劳动就业权和受教育权等措施,保障各族群众的平等权力。例如,皮山县人大常委会秉持数字化理念,运用现代化方法和手段,对原先的人大代表工作室进行迭代升级,创新设立并启用联络总站,并发挥联络总站倾听民声解民忧的作用,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示范单元,持续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和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内涵。

(五)深入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和田地区坚持党的领导,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指引,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儒家“仁义忠孝”等理念融入教义阐释,在宗教制度、礼仪表达中融入中华文化元素,不断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持续巩固去极端化成果,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营造宗教和顺、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

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议

(一)持续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一是深刻把握文化润疆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推动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对文化润疆的阐释,不能将文化润疆简单等同于开展文化活动,文化润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增强群众的“五个认同”,推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总目标。二是增强农牧民族群众应用国通语的意识。营造使用国通语的良好氛围,干部带头说、学生主动说,群众学着说,并加强公共场所讲国通语的宣传与提醒,让群众养成讲国通语的良好习惯。加强农牧民群众国通语的学习,多鼓励认可群众学习国通语的成效,建立农牧民群众主动讲国通的勇气和信心,加强表彰奖励,满足农牧民群众学习国通语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形成人人真正争先学用国通语的良好氛围。加强国通语学习重要性的宣传,让农牧民意识到学习国通语不仅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助于个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给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提高群众主动讲国通语的意识。三是加强文化挖掘阐释与宣传。挖掘阐释方面,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和田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和田玉文化、于阗佛教文化、昆仑文化三大文化,的研究阐释与传承发展,充分发挥于阗学院、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于阗佛教文化研究中心、昆仑文化研究中心的作用,讲好和田历史文化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宣传方面将和田文化宣传与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相结合,通过“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影片、一部优秀电视剧、一篇有创见有说服力的好文章”强化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强群众的五个认同。充分发挥和田文旅、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等社交媒体平台作用,提升作品质量,加强与其他官媒以及明星、大 V 博主、网红的互动合作,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效果,扩大影响力。

(二)提升“铸牢”宣传教育成效,让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一是分专题分领域精准化宣传“铸牢”。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深度与系统性不足,建议制定长期宣传计划,分专题、分领域设置宣传内容,摒弃单一的“大水漫灌”式宣传方法,增强分对象分类别的精准化宣传。二是加强“铸牢”宣传的审核把关。一方面是要将强基层宣讲员的宣讲能力的把关,杜绝宣传走形式走过场,确保讲全、讲准、讲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铸牢”宣讲稿内容的把关,守牢底线,坚决不允许出现政治问题,产生歧义,同时宣讲稿的内容要与宣讲对象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确保宣讲对象听得懂有兴趣,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切实提升教育宣传成效。三是提高新媒体传播平台“铸牢”宣传质效。加强县市官方新媒体账号运营,定期更新“铸牢”的宣传内容,建立内容储备库,鼓励机关行政部门以及广大群众提供素材,为稳定更新提供保障。提升宣传作品质量,增强与群众的互动,如可以举办线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故事、微视频赛大赛投票评选,提高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三)加强“三支队伍”培养,加快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一是针对宗教届人士,要充分发挥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和田分院作用,加强对宗教界人士的培养,提高国通语水平,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了解,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助推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二是针对党政干部队伍,要将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方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知识纳入党政干部队伍必修课,纳入地、县两级党校课程体系,加强“导”的能力建设,提高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和群众工作能力,引导信教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针对宗教学研究队伍,和田地区主要由地区社会主义学院和地、县两级党校民族宗教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组成,要引导他们加强对新疆伊斯兰教的研究,深入挖掘伊斯兰教教义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断探索和田地区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