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探索
洪碧
湖北省黄梅县第一小学教联体白湖校区 435500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核心素养不仅涵盖知识、能力,更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课时教学的局限,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运用能力。本文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效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理念重构
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它要求教师将教学的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学生素养的全面培养上,尤其注重知识的结构化整合以及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以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教学为例,传统教学常将面积概念、单位换算、公式推导等知识点孤立讲解,学生学到的知识如一盘散沙,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重构了教学逻辑。起始阶段,教师巧妙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地面、课桌表面等,让学生直观感知面积在生活中的实际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接着,安排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用方格纸测量不同图形的面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亲身体验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为后续理解公式奠定基础。最后,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自主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更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量感,让学生能准确感知面积大小;锻炼了几何直观,使学生能借助图形理解抽象概念;提升了推理能力,让学生学会依据已知条件推导未知结论。
在“圆柱和圆锥”单元教学中,教师借助3D 建模软件展示立体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设计“包装盒设计”项目式学习,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表面积、体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培养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
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需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反思改进”的路径。以五年级下册“小数乘法和除法”单元为例,教师可按以下步骤设计教学:
(一)整体规划阶段
教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整体规划是关键起点。需深度剖析课程标准,精准把握其对本单元教学的具体要求,同时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与兴趣点等学情。基于此,确定既贴合课标又契合学生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小数乘除法单元为例,不仅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更要着重培养数感和运算能力。为此,教师精心设计“超市购物”主题情境,把小数乘除法巧妙融入商品价格计算、折扣应用等真实场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热情。
(二)分步实施阶段
分步实施阶段采用“问题驱动—任务分层—合作探究”的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先抛出驱动性问题:“如何用 50 元预算为班级购买文具?”此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能迅速吸引其注意力,引导学生自主列出购物清单并计算总价。接着设计梯度任务,基础任务是整数乘除法计算,让学生巩固旧知;进阶任务为小数乘除法计算,自然过渡到新知识;拓展任务则是考虑折扣后的最优购买方案,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讨论、验证、修正等环节完成任务,既提升了运算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反思改进阶段
反思改进阶段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学生作品展示、课堂观察记录等多种方式收集教学反馈。例如,在上述教学后,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处理满减优惠问题时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迅速调整教学策略,设计模拟超市促销场景的补充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角色扮演中亲身体验商业数学的实际应用,加深对满减优惠等概念的理解。这种动态调整的教学策略,能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确保单元整体教学始终保持高效。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设计
传统的单元评价往往以纸笔测试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涵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以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评价工具:
(一)学习档案袋
学习档案袋是记录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珍贵资料库。在数学探究活动里,教师收集学生手稿、实验报告、反思日记等材料,清晰呈现其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的发展脉络。以设计包装盒为例,学生从最初构思绘图,到反复计算尺寸,再到不断修改完善方案,每一步的手稿和记录都承载着思考过程。这些过程性资料就像一面镜子,能直观反映出学生数学思维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轨迹,为教学评价提供有力依据。
(二)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设置真实任务情境,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养。像“为学校设计圆柱形花坛”这一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表面积、体积知识。评价时,不仅看计算是否准确,更关注创意性,如花坛造型是否独特;实用性,是否符合学校实际需求;以及合作能力,小组分工是否合理等。这种评价方式打破了传统只重成绩的局限,能真实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同伴互评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引入同伴互评机制,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反思。以“测量教室面积”项目为例,学生需从测量方法是否科学、数据记录是否规范、合作态度是否积极等多方面评价同伴。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这促进了自我反思。同时,提出不同意见和看法时,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而且,交流评价意见的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适应教育改革需求的重要探索。通过重构教学理念、优化实践路径、创新评价体系,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教师需持续深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结合具体学情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三英, 刘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J]. 江西教育 , 2024(14).
[2] 田建华.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 教育 , 2023(4).
[3] 樊祎.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 读天下:综合 , 2021(11):007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