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案六学”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探究

作者

王祎

长春力旺实验小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数学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问题解决的能力。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仍然存在着“重讲轻练,重算轻思”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没有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一案六学”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在“创设情境、操作体验、表达交流、合作探究、反思评价、个性拓展”六个学习环节中,将教学、学习、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在现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自主建立知识、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一、“一案六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案六学”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领及多种学习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课堂中,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而是处在问题情境当中自主地去思考、去探寻并试着用不同办法去解决问题。该模式突出操作体验、表达交流以及合作探究,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从而养成主动获取信息和自主构造知识的能力,并且形成一种自我推动的学习态势。这有益于改进学习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之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和长期的知识储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案六学”模式通过多环节、多维度的学习活动,全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表达交流、合作探究中提升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反思评价、个性拓展环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 [1]。模式主张知识的自主构建与能力的同步提升,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思维策略和方法。通过不断实践,学生的能力稳步提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一案六学”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意识

小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小学时期,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童话故事情境、日常生活场景等,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创设的情境一方面可直观表现数学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能带领学生发觉知识间的关联及其实际应用的意义。从而激起思维火花以及探寻的热情。问题意识的养成促使学生始终抱着疑惑去学习,在此期间不断试图找到答案并努力解决问题,进而养成自发学习的习气,这便为随后的实际操作、合作探究和知识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课堂学习的深入投入和高效建构。

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的物体的对称形状或是观察桌面摆放的图片,去思考哪些图形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平移后位置有何变化等问题时,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转为了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思维得到了充分地调动。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问题观察、讨论及探索中自主地思考数学问题,为之后的操作体验、动手搭建知识结构以及合作探究等奠定基础,增强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课堂的高效建构,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问题导向,自主探索

在“一案六学”教学模式下,以问题为导向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教师设问时提出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目的性。提问促使学生思考数学的概念与规律,更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看法、尝试不同解法的意愿。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实验与讨论建构知识,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课堂的深度学习和学生素养的提升。

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下切分好的蛋糕或者饼干,然后去想“把一个整体平分成几份,每一小块该如何表示呢?”“要是分成不一样的份数,那么表示方法有什么差别?”之类的问题,学生们在思考和议论之中会自觉地提出自己的假设,尝试去回答这些问题,并且通过操作比较不断检验自己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就像是一盏指路灯一样引领着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他们产生探究兴趣,使提升思维更加活跃。通过自己的分析探究,既明白了分数最基本的概念,又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为之后的操作体验和知识构建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真正深入课堂并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三)操作体验,动手建构知识

“一案六学”教学模式里,操作体验是学生积极建构数学知识的关键环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起来,体会数学规律并检验解决办法是否正确 [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知识的接收者,又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建构者。操作体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观察技能、试验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加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生通过重复动手操作,可以在操作中找到问题,在操作中产生猜想,在操作之后加以验证,进而达成知识的吸收和迁移。“一案六学”这种策略重视“做中学”,切实促使学生动手能力、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共同提升,为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索课堂奠定了基础。

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确定位置》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坐标纸和小旗子来把不同的位置,或者通过教具模拟物体向某个位置移动。学生操作时注意观察坐标的变化,记录每个点的位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坐标的表示方法以及位置之间的关系。而且动手操作也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验证结论,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这种策略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堂教学的深入发展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结论

在“一案六学”教学模式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建构主义理念的合理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操作体验、合作探究、多维评价等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建构知识、全面发展能力。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不断推广“一案六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评价方式方法,不断丰富课堂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创新性思维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素坤 .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优质课堂——谈“六步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 小学版 ,2022(16):132-134.

[2] 刘寺颖 . 关于“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应用 [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23(7):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