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的课堂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高丽 杨春艳 李润伟

鹤峰县燕子镇民族中心学校 鹤峰县邬阳乡民族中心学校 鹤峰县思源实验学校

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堂,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品格。农村小学的学生生活环境和城市学生不一样,他们对乡村的生活、人际关系更熟悉,这就需要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但现在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的时候内容和学生生活离得远,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学生学起来没那么投入,很难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所以,研究怎么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开展深度学习,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结合农村生活实际,改编教学内容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本来就和生活紧密相关,对农村小学来说,更要把教学内容和农村生活联系起来。农村有自己的特点,比如田野、村庄、邻里交往、农业生产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照着教材讲,要看看教材里的内容哪些能和农村生活结合起来,哪些需要稍微调整一下。这样改编教学内容,学生听起来熟悉,就容易理解,也愿意参与到学习中,为深度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公共场所》一课时,教材里提到了公园、电影院等。农村小学的教师可以把内容调整为村里的文化大院、村口的小卖部、村头的小桥等学生更熟悉的公共场所。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在村里的文化大院玩的时候,看到过哪些好的行为?哪些行为不好?”学生就会想到有人在文化大院里乱扔垃圾,有人主动打扫;有人在健身器材上乱踩,有人爱护器材等。通过讨论这些身边的事,学生就能明白在公共场所要遵守规则、爱护公物,比单纯讲教材里的内容更有效果。

二、根据学生兴趣,组织教学活动

农村小学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太枯燥,就会导致学生走神。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去开展教学,比如讲故事、做游戏、实地观察等,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农村的场地比较开阔,教师可以多带学生到户外看看,比如去田野里观察农作物,感受劳动的辛苦;去村里的光荣榜前看看,了解村里的好人好事。也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这样他们学起来更投入,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一课时,这一课是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农村的孩子很多都知道父母要下地干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帮爸妈做件事”的活动。先让学生说说爸妈平时干农活、做家务有多累,然后让他们回家帮爸妈喂喂猪、摘摘菜、扫扫地,再到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感受。学生就会说:“我帮妈妈摘棉花,摘了一会儿就觉得累了,妈妈每天摘那么多,真辛苦。”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父母的付出,从而从心里感恩父母,比单纯说教效果好很多,也实现了深度学习。

三、改变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看到他们能不能掌握知识点,更应该注重他们在平时的行为中是否将所学到的道理落实到行为上。现在农村小学的学生都比较的朴实,他们的进步可能在一些小的事情上都有所体现,比如之前不爱护公物的学生,现在会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之前和同学吵架的学生,现在都学会了相互谦让。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专属的“成长小档案”,记录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平时的行为变化,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表达出自己所看到的其它同学身上的优点。家长也可以参与进去,告诉教师孩子在家里的进步情况。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看到自身的成长,也知道自己哪里需要去改进,从而更有动力的去开展深度学习。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后观察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比如衣服是否干净、头发是否整齐、是否勤洗手等。每周让学生自己评一评,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教师再根据平时的观察给出评价。对于那些以前不太注意整洁,现在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就会更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慢慢养成爱整洁的好品格,这比期末一张试卷的评价更有意义。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要实现学生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农村的生活资源,运用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让道德与法治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格,并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晓雪 .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探究 [J].新智慧 ,2025(15):49-51.

[2] 梁娅 . 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策略[J]. 新课程研究 ,2021(2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