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场景化课程背景下美术区中教师观察与支持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红 刘芬

广州市从化区第三幼儿园 广东 510000

一、调研缘起

在幼儿园教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场景化课程逐渐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而美术区作为其中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教育空间,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独特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园场景化课程背景下美术区中教师观察与支持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针对家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

(一)调查对象与样本的选择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总园与分园教师中分别选取教师 28 名,两间园共 56 名教师。每级各 15 名家长三个级 45 名家长,两间园共 90 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幼儿园教师及家长对幼儿园场景化课程背景下美术区中教师观察与支持的实践研究的看法,并通过谈话形式探索运用于幼儿园场景化课程背景下美术区中了解、看法与建议,形成调查数据与调查报告。

调查问卷于 2024 年 10 月正式投放,随机发放教师问卷 56 份,收回教师有效问卷56 份,回收率 100% 。家长问卷90 份,回收90 份,回收率 100% 。

调查的工具与方法

本次调查使用的工具为:教师、家长问卷调查表各一份。

(三)设计“访谈问题”和“调查问卷”

1. 针对家长方面:

家长问卷主要问题针对“对美术区的了解,对教师观察的感知,对教师支持的感知”等方面设计了共 8 道题目,全部为选择题,最后,您对幼儿园美术区教师的观察与支持工作有什么建议?通过问卷的形式让家长到问卷调查当中,大大提升了调查的效率。

2. 针对幼儿园教师方面:

“教师对场景化课程认知,教师在美术区活动中的观察,教师的支持策略效果评估是怎样的?”展开调查。

三、调研数据整理

(一)家长问卷部分

1. 家长的基本信息

在参与调查的 90 名家长中,母亲占比 81%%,父亲占比 19%%,其他选项为 0。孩子年龄分布为 3 - 4 岁占比 30% ,4 - 5 岁占比 28%,5 - 6 岁占比 42%。

2. 家长对美术区的了解

约 89% 的家长知道幼儿园有美术区,11% 的家长不知道幼儿园有美术区这一区域,表明美术区在园所课程设置中的知晓度较高。另外,约有 40% 的孩子经常向家长提起美术区活动,54% 的孩子偶尔提起,5% 的孩子从不提起美术区的活动,说明美术区活动在幼儿与家长的日常交流中活跃度有待提升。

3. 家长对教师观察的感知

在参与调查的 90 名家长中,约 27% 的家长认为教师总是或经常关注孩子在美术区的活动,61% 的家长觉得教师只是偶尔关注,10% 家长觉得教师偶尔关注孩子在美术区的活动,以及还有 2% 的家长认为教师很少关注,反映出教师在观察的全面性与持续性上仍有进步空间。另外在问题 2 中,经常看到教师记录孩子表现的家长占 53%,偶尔看到的占46%,从未看到的占1%,显示教师记录行为的透明度和可见性需要加强。

4. 家长对教师支持的感知

在第 4 板块中,约有 36% 的家长认为教师总是有给予孩子足够指导,56% 的家长觉得经常有指导,8 的家长认为偶尔有指导以及家长觉得老师很少有指导为 0,结果表明教师指导的频率和质量较好,但还需要有提升必要。

四、调查报告分析

(一)家长问卷分析

1. 对幼儿园美术区的了解

多数家长知晓幼儿园设有美术区,明白其是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与体验的专门区域,并对美术区场景化课程有初步认识,知道通过创设不同场景能激发孩子创作灵感,但对其深入内涵和教育价值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

2. 对教师观察的感知

家长普遍认可教师在美术区对孩子的观察行为,认为这体现了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和责任心。同时,教师对孩子专注度的观察也被家长所知晓,家长明白教师通过观察判断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投入程度,有针对性的调整区域材料。

3. 对教师支持的感知

家长高度赞赏教师在材料准备方面的支持。看到教师定期更新美术区材料,提供丰富多样且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工具和素材,从常见绘画手工材料到废旧物品再利用和自然材料的引入,都为孩子创造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激发了孩子探索美术世界的兴趣。

4. 对孩子在美术区的发展感知

家长明显察觉到孩子在参与幼儿园美术区活动后在多方面有所发展。在创造力方面,孩子的思维更加开阔,作品中常常出现新奇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元素。

(二)教师问卷分析

1. 课程认知与定位

在对幼儿园场景化课程的认知方面,多数教师已具备一定基础,约 59% 的教师基本了解相关理念,21% 能非常了解并熟练运用。这表明课程理念在教师群体中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仍有近 20% 的教师了解程度有限,后续需要加强培训与交流,深化全体教师对场景化课程的理解。

2. 教学资源与实施困难

教学资源的匮乏可能限制了场景搭建的丰富性和材料的多样性,影响幼儿的体验与创作灵感激发。

3. 幼儿观察指导与支持策略

多种观察方式结合有助于从不同角度了解幼儿,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由于幼儿数量较多,导致观察不够细致深入,如部分教师反映幼儿太多观察不过来以及没时间分析观察结果。教师团队可考虑分工合作,共同承担观察任务,定期汇总分析观察数据,以提升观察的质量与效果。

4. 效果评估

教学效果评估主要依据幼儿参与过程表现、作品完成度、同伴互动情况和材料运用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估依据较为全面合理。每周一次的评估频率能够较为及时地反馈教学效果,但评估结果记录方式以文字描述为主,相对单一,可结合多媒体记录手段,如拍摄幼儿创作过程视频等,以便更直观地展示幼儿的成长与进步。

(三)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美术区现阶段教学既有成果也存在不足。教师需在课程认知深化、教学资源拓展、幼儿观察与指导优化、材料准备与活动组织完善以及教学效果评估多元化等方面持续努力,以促进美术区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为幼儿提供更优质、更富有创意与个性发展的美术教育环境。

五、对策与建议

(一)家长方面

1. 开展专题讲座:定期举办关于幼儿园场景化课程和美术区教育价值的讲座,详细解读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提升家长认知。

2. 指导家长观察:通过家长手册、线上指南等形式,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社交、情感、创意等多方面,鼓励家长反馈。

六、结语

通过对家长和教师问卷的深入分析,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幼儿园场景化课程背景下美术区中教师观察与支持工作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深入理解,还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实践改进,都对幼儿在美术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相信,通过实施上述具体建议,能够逐步改善当前状况,让教师在美术区更好地观察幼儿、更有效地提供支持,同时让家长成为教育过程中更得力的伙伴,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创意与乐趣的美术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艺术和情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