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图谱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
史文君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启明实验学校 036800
一、引言
图谱作为一种将音乐要素以图画、线条、符号等可视化形式呈现的工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独特价值。音乐本身具有抽象性与时间性,对于认知尚在发展的小学生而言,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存在一定难度。而图谱能够打破音乐的抽象壁垒,将其转化为直观可感的视觉形象,契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当下,小学音乐教学虽在不断革新,但仍面临学生兴趣不高、理解困难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入探究图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在小学音乐教学里,图谱是助力学生理解音乐的得力工具。教师通过巧妙设计与运用图谱,能把抽象音乐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下面从图谱设计、引入方式、与多感官融合及拓展应用这四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巧用图谱开展教学。
(一)精心设计,契合教学需求
图谱设计是运用图谱教学的首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乎教学成效。教师在设计图谱时,务必紧密贴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首先,深入剖析教学内容,明确需借助图谱呈现的音乐要素,像节奏、旋律、曲式结构等。以教学《拉德斯基进行曲》为例,该曲节奏鲜明、结构规整,教师可设计以方形代表强拍、圆形代表弱拍的图谱,依据乐曲节奏依次排列,让学生直观感受其节奏规律。在实际课堂操作中,还可将图谱与肢体动作相结合,当强拍对应的方形出现时,引导学生用力拍手;弱拍对应的圆形出现时,改为轻轻跺脚,通过多感官参与强化节奏记忆。
同时,考虑到小学生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图谱设计应遵循由简至繁原则。低年级学生适合色彩明艳、图形简洁的图谱,比如在教唱《小星星》时,用大小不同的黄色五角星代表不同音高,大星星对应低音,小星星对应高音,学生能轻松理解音高变化。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在教室墙面布置“星空图谱墙”,让学生分组用彩纸制作星星图谱并粘贴,边动手操作边学唱歌曲。高年级学生则可适当引入稍复杂的图谱,像表现《命运交响曲》的激昂旋律时,用不规则折线展示旋律起伏,辅助学生把握乐曲情感变化。此外,可在折线图谱旁标注不同段落的情绪关键词,如“抗争”“希望”“胜利”,结合历史背景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
此外,图谱设计要具备趣味性,融入与音乐主题相关的元素,如教学《森林狂想曲》,可绘制树叶、小鸟、蘑菇等森林元素,依旋律节奏排列,增添学习乐趣。教师还能将图谱设计成互动游戏形式,制作可移动的元素卡片,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片段,在黑板上排列组合出正确的图谱顺序,通过竞赛积分激发学生积极性。
(二)多元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图谱引入方式会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教师应采用多元引入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故事导入法颇具成效,教师围绕教学曲目创作故事,在讲述过程中适时展示图谱。如教《小红帽》,教师讲述小红帽去外婆家途中的经历,拿出标注小红帽行走路线(对应旋律走向)、遇到大灰狼时节奏加快(用紧凑图形表示)的图谱,学生能快速融入情境,理解音乐与故事的关联。游戏导入也很受欢迎,开展“图谱拼图”游戏,将完整图谱拆分成若干部分,分发给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依据节奏、旋律等音乐元素拼图,学生在游戏中熟悉图谱,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问题导入同样可行,教师播放音乐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谱找答案。教《二泉映月》,教师提问:“从图谱中,你们能看出阿炳此刻的心情怎样?”学生通过观察图谱中曲折、下行的线条,感受乐曲的悲伤与凄凉。多样化的引入方式,能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被吸引,主动投入音乐学习。
(三)多感融合,深化音乐理解
音乐学习不仅依赖听觉,还需视觉、触觉等多感官协同。将图谱与多感官融合,可强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记忆。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谱听音乐,视觉与听觉结合,增强对音乐要素的感知。教《彩云之南》,学生边看描绘彩云飘动(用曲线表示旋律)、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对应节奏)的图谱,边聆听音乐,感受云南风情与音乐的美妙融合。同时,引入身体律动,依据图谱做动作。比如图谱中节奏快时拍手,节奏慢时跺脚,音高上升时举手,音高下降时下蹲,学生在肢体动作中感受音乐变化。此外,借助打击乐器,让学生按图谱节奏敲击乐器。如演奏《凤阳花鼓》,学生参考标注不同节奏型的图谱,用花鼓、小锣等乐器演奏,丰富音乐体验。多感官融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全方位感受音乐,深化对音乐的理解,提升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
(四)拓展应用,提升音乐素养
图谱的应用不应局限于课堂,还可拓展到课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歌曲或乐曲自制图谱。如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后,学生发挥想象,用小船、波浪、绿树等元素创作图谱,巩固对音乐的理解,锻炼创造力。鼓励学生将图谱运用到音乐创作中,尝试编写简单旋律并绘制图谱。例如,学生以校园生活为主题创作音乐,用图谱记录节奏、旋律走向,分享作品时讲解图谱含义,激发音乐创作热情。同时,组织音乐社团活动,运用图谱排练合唱、合奏节目。在合唱《同一首歌》时,通过图谱明确各声部旋律与节奏,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与音乐表现力。通过这些拓展应用,学生将音乐学习从课堂延伸至生活,持续提升音乐素养。
三、结语
图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作用显著,通过精心设计、多元引入、多感官融合及拓展应用,可将抽象音乐具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图谱运用方式,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美、创造美,提升音乐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晓霞。巧用图谱优化小学音乐教学 [J]. 教育艺术,2024(3):45-47.
[2] 苏悦。图谱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24(15):189-191.
[3] 陈雅琴。小学音乐教学中图谱教学法的实践探究 [J]. 中国校外教育,2024(8):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