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赋能高中语文阅读模式创新

作者

张华先

广东省雷州市第一中学 524200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从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往往局限于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教学资源单一,教学形式枯燥,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信息技术的融入能够为高中语文阅读模式创新提供强大动力,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多媒体资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场景得以生动再现;借助在线阅读平台,学生可以获取海量的阅读素材,开展个性化阅读;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教师能够精准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实现针对性教学。

二、实施策略

(一)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激发阅读兴趣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本内容。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教师能够依托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精准调控教室灯光的色温和亮度,使其呈现出如文章中描绘的朦胧月色般柔和昏黄的光影效果,营造出静谧深邃的氛围基调。配合纳米喷雾设备,以微米级水雾粒子为介质,将文中“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的意象具象化,袅袅白雾在教室内氤氲弥漫,仿佛将月光下荷叶轻摇、荷香暗浮的荷塘实景搬进了课堂。

同时,借助智能音频系统,教师可通过环绕音响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听觉体验:近处,是风吹荷叶相互摩挲的沙沙细语,若有若无的露珠滴落声;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清脆却又模糊的蝉鸣,以及若隐若现的蛙叫,交织成夏夜特有的交响曲。此外,还可通过 VR 设备呈现360度全景荷塘影像,学生佩戴设备后,能“漫步”于曲曲折折的荷塘小径,近距离观察田田的叶子、零星点缀的白花,感受微风拂过带来的“凝碧的波痕”。

(二)利用智能工具,提升阅读能力

智能工具的应用可以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以茹志鹃经典短篇小说《百合花》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充分运用智能点阵笔系统,构建 " 课前诊断 - 课中协作 - 课后提升 " 的三维教学模式。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通过点阵笔的实时呈现功能,将《百合花》中易错字词、时代背景等基础知识编制成检测题,学生使用点阵笔作答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知识掌握情况热力图,清晰标注出字词辨析、作者生平理解等薄弱环节,为精准教学提供数据支撑。

进入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围绕小说叙事视角、人物形象塑造等核心问题,设计 " 故事梗概撰写与互评 " 的任务链。学生分组使用点阵笔在特制书写本上完成梗概创作,笔迹会通过蓝牙实时同步至教学平台。教师通过平台的可视化监控界面,不仅能直观看到每个学生的书写进度条,还能点击查看具体段落的修改痕迹,精准定位如 " 通讯员心理活动描写理解偏差 " 等共性疑难点,适时发起小组讨论或进行一对一指导。

互评阶段,教师引入多维评价机制:学生先对照教师提前发布的评价量表,从内容完整性、语言凝练度等维度进行组内互评;再通过点阵笔的扫码功能,随机交换阅读其他小组作品并匿名打分,系统自动统计得分并生成雷达图,直观呈现各小组在不同评价指标上的优势与不足。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利用平台的智能批注功能进行圈点勾画,邀请小组成员结合《百合花》文本细节,阐述创作思路与评价依据,将阅读评价从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分析层面。

(三)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拓展阅读维度

教师应构建多元化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阅读维度。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可以开发智能交互学习空间,利用 AI 技术打造智能语文学习助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如对文中一些描写秋景的字词理解困难时,可以向 AI 助手提问,AI 助手自动提供详细的解释和相关的拓展知识,如该字词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应用等。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个性化成长平台,追踪学生的阅读轨迹,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生成“能力雷达图”。针对学生在阅读《故都的秋》时表现出的对散文情感把握不准确的问题,平台可以推送相关的散文阅读技巧和情感分析的文章,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此外,建立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学生上传自己对《故都的秋》的独特感悟或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自己拍摄的秋景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等,与其他同学共享,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开展群文阅读,培养综合素养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群文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哦,香雪》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智慧校园平台,将《哦,香雪》与其他类似主题的文章,如《百合花》等进行整合,推送给学生。首先,在课堂上进行导读,介绍群文阅读的主题、阅读程序和目的要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自读,在自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等设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民主、轻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通过多元交流共享,逐步构建群文文本的意义。最后,设计与现实相联系的写作任务,如让学生以“新时代的乡村变化”为主题,借鉴《哦,香雪》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以写促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阅读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可能。通过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利用智能工具、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和开展群文阅读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未来的教学中,应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赋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推动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明。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语文教学之友,2024(5):23-26.

[2] 刘红梅。高中语文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 [J]. 教育现代化,2024(30):120-123.

[3]王志强。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语文天地,2024(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