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明代朝鲜史编写与中朝宗藩关系的互动

作者

史伟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300387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把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主张以文化感召,而非武力征服维系宗藩关系。1392 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后,为巩固政权合法性,曾多次遣使明朝请求赐国号,明太祖朱元璋赐予国号“朝鲜”,双方关系初具宗藩雏形;1402 年,明成祖朱棣赐予李芳远“朝鲜国王”金印、诰命及九章冕服,标志着宗藩关系的正式确立。

明代中朝宗藩关系是东亚历史上一套成熟、影响深远的外交与政治秩序,在这一框架下,朝鲜王朝的历史书写活动呈现鲜明时代特征,即编纂目的、内容选择、评价标准均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宗主国明朝的影响。与此同时,明朝官修史书《明实录》中,也记载了大量有关朝鲜事务的记载,是研究明代中朝关系最权威的史料之一。[1] 当前,学界对明代中朝宗藩关系、朝鲜的史学发展、《明实录》本身已有相当研究,但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探究,尤其是深入《明实录》从明朝视角下研究朝鲜历史书写实践与双方宗藩关系,研究尚显不足。

一、明代朝鲜史编写的政治语境与宗藩话语权构建

明代官方高度重视史学资治、教化功能,编纂了大量的史鉴类图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明代史学的发展,其中,明代朝鲜史的编写,则始终处于当时的中朝宗藩关系政治语境之中。1392 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后,以“权知高丽国事”的名义,多次遣使明朝请求国号更定,最终获得了明太祖朱元璋“朝鲜”国号的敕封。这一历史事件确立了朝鲜王朝的合法性,在《明太祖实录》中也有所记载,“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最美,且其来远矣!宜更其国号曰朝鲜。”此后,朱元璋在《皇明祖训》 中,明确把朝鲜纳入了明朝“不征之国”的东亚秩序体系的体系之中。朝鲜王朝在史书编纂中也刻意强化了“事大守节”的叙事,在《朝鲜王朝实录》就曾多次引用“不征之国”这一论述,把明朝敕封国号视为自身“天命所归”的政治符号,这一叙事策略,与《明史·朝鲜传》中有“朝鲜在明虽称属国,而无异域内”的说法形成了互文。[2]

二、中朝宗藩关系对朝鲜史编写的直接推动与文化互动

(一)诗赋外交与历史书写的交融

诗赋外交是东亚历史上常见的一种国际礼仪,源于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明代中朝间的诗赋外交不仅仅是一项政治安排,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互动。1593 年,明朝文人吴明济随军入朝平定壬辰倭乱期间,与朝鲜文人许筠结下了深厚友谊,在他回国时,许筠在《送参军吴子鱼大兄还大朝》中还曾写下了“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这一千古名句,这句化用了《史记》与王昌龄诗意的名句,还被收录进了《列朝诗集》《明诗综》等中国典籍。[3]此外,《太祖实录》中有记载,“初进入朝,帝赐对,知近有学问,命题赋诗二十四篇。近应制为帝嘉赏,令从仕文渊阁,且赐御诗,盖宠之也。”这里讲的是朝鲜洪武年间文臣权近奉命赴明解决“表笺事件”时的场景,权近以“应制赋诗二十四篇”的方式,把外交

争议转化为了文化互动。

(二)壬辰倭乱与战争记忆的强化

壬辰倭乱(1592-1598)作为中朝宗藩关系的“试金石”,是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明朝应朝鲜请求派军援朝的大规模国际冲突。《明神宗实录》中对此有明确记载,“时倭已入朝鲜公州,犯稷山等处,经理杨镐驰赴王京,鼓率将士,斩级二十九颗,贼势少沮,事闻,上命相机堵剿,无以小胜轻敌。”明朝作为宗藩关系下的“上国”角色,对朝鲜有军事保护责任。以及,《明神宗实录》中对“提督李如松等收复平壤”的记载的记载只是简单几笔的概括,但在《李朝实录·宣祖实录》却详细记载了李如松对平壤城发动总攻及攻克的完整经过。

(三)典章制度移植与史学范式的效仿

明代中朝宗藩关系以“制度同构”为纽带,以及朝鲜对明朝典章制度的系统性移植,从朝鲜王朝建国伊始便开始了,不仅全盘移植了《大明律》,还确立了“一遵华制“的政治趋向。[4] 在《朝鲜王朝实录 · 太宗实录》对此有明确记载,“恭惟国家,立经陈纪,一遵华制,纤悉备具,独于号牌,未能及焉……依中国之制,皆给号牌,出入佩持。”中朝宗藩关系下,朝鲜不仅在律法、制度上移植明朝典章,还效仿了明朝实录体例编纂本国史书,并在其中详细记载下了制度移植的过程,甚至以明朝制度为标准评判自身得失。

三、结语

以《明实录》为代表的明朝官方记载中,明确了明代朝鲜的历史编纂与中朝宗藩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深刻互动,在明朝作为宗主国谋求话语权与朝鲜王朝寻求自身身份认同的努力之间,存在一种持续的、微妙的动态平衡,研究双方互动与这一动态互动,不仅是在探寻历史书写下的凝固记忆,更对后世理解、处理中朝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奚铭. 燕行文献记载的明代辽东社会[D]. 长春师范大学,2023.

[2] 黄念, 李士祥. 《中国土司制度史》中明代土司承袭校补—以《明实录》为依据 [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23,25(01): 25-31.

[3] 刘小龙. 元末明初何真形象的建构及其政治文化史意涵—以当朝国史《明实录》传记为中心[J]. 现代传记研究,2022,(02):208-220.

[4] 张晓明 . 明代辽东地区与朝鲜半岛贸易研究 [D]. 辽宁师范大学 , 2021.

作者简介: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廊坊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明清史,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朝官方朝鲜史编纂研究》(22BZS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