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农作物技术推广的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
白志琴 费腾
1. 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通辽市 029300 ; 2. 科尔沁左翼中旗架玛吐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通辽市 029300
一、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作物技术推广是连接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实践的关键桥梁,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众多先进的农作物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涌现,但这些技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突破困境,创新推广路径,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作物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先进的农作物技术如精准施肥技术、智能灌溉技术等,能够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精准控制水、肥等资源投入,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滴灌技术相较于传统漫灌,可节水 30%-50% ,同时减少肥料流失,使农作物生长更加健壮,从而提升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作物技术推广有助于绿色防控技术、有机种植技术的普及。通过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等,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例如,秸秆还田技术既能增加土壤肥力,又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作物技术推广面临的困境
(一)推广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农作物技术推广体系存在层级不清晰、职责不明确的问题。部分地区推广机构设置分散,资源整合不足,导致推广工作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同时,基层推广站点基础设施落后,办公设备陈旧,难以满足现代化推广工作的需求。此外,推广资金投入有限,制约了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的开展。
(二)农民接受度低
一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部分农民长期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形成固定的生产习惯,对新技术存在抵触心理,担心新技术应用失败导致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缺乏对农民的针对性培训,未能结合农民实际需求和生产条件进行技术讲解和示范,导致农民对新技术的信任度不高,不愿意尝试应用。
(三)推广人才短缺
农作物技术推广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然而,目前推广队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年轻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部分地区基层推广人员年龄偏大,难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广工作中的应用。同时,推广人员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定期的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导致推广人员知识结构陈旧,难以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和推广方法。
(四)技术供需不匹配
农业科研机构研发的部分技术过于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需求脱节。一些新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下表现良好,但在田间实际应用中,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生产设备等因素限制,难以发挥预期效果。此外,科研成果转化周期长,导致新技术不能及时应用于农业生产,影响了农作物技术推广的时效性。
四、农作物技术推广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推广模式
1. “互联网 +”推广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线上农业技术推广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向农民直观展示新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效果。例如,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农业技术科普账号,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种植技术,吸引了大量农民关注和学习。同时,建立线上咨询服务系统,及时解答农民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产学研合作推广模式:加强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基层推广部门的合作。科研机构和高校提供技术支持,企业负责技术转化和市场推广,基层推广部门组织农民参与技术应用。通过共建示范基地,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让农民直观看到新技术的优势,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3. 社会化服务推广模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技术推广。这些主体在自身应用新技术获得收益后,通过示范带动、技术帮扶等方式,向周边农民推广新技术。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组织社员共同学习新技术,统一采购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新技术的应用规模和效益。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 吸引专业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基层推广人员的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例如,设立专项补贴,对在偏远地区工作的推广人员给予额外补助;建立晋升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扎根基层。
2. 加强在职培训:建立完善的推广人员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进修。培训内容涵盖新技术、新方法、市场营销等方面,提高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鼓励推广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更新知识结构。
3. 培养农民技术骨干:从农民中选拔有文化、有技术、有热情的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培养成为农民技术骨干。这些农民技术骨干熟悉当地生产情况,能够更好地向其他农民传授技术,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三)完善政策支持
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增加对农作物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项推广资金,用于新技术引进、示范基地建设、推广人员培训等工作。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技术推广,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金融机构等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2. 制定激励政策:对积极应用新技术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资金奖励、项目扶持等激励。对在技术推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推广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各方参与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3. 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推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推广行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业技术市场的监管,打击虚假宣传、假冒伪劣技术产品等行为,营造良好的技术推广环境。
(四)优化技术研发与转化
1. 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研发: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加强与基层推广部门、农民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研发。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种植习惯和生产需求,研发适应性强、操作简便的实用技术。
2. 缩短成果转化周期:建立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机制,简化成果转化流程。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直接在企业中进行中试和产业化应用。同时,利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搭建科研成果与市场的对接平台,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五、结论
农作物技术推广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当前推广工作中存在的困境,需要通过创新推广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优化技术研发与转化等多方面的创新路径,提高农作物技术推广的效率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将先进的农业技术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发展需求的变化,农作物技术推广工作还需持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作者简介:白志琴(1992 年9 月-);女;蒙古族;科尔沁左翼中旗;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