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语文有效教研的思维特质及落实途径分析

作者

李珩

石家庄精英中学 05003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统编版教材的投入使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研活动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一种媒介,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艺术、保证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当前的高中语文教研,其目标指向性模糊、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性不足、模式僵化等诸多问题,与统编版教材大单元深度学习、素养提升的教学理念无法契合。因此,挖掘高中语文有效教研的思维品质,探索教学过程中的差距,寻找落实的路径,为高中语文教师教研工作的开展指引方向,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由知识性回归素质型,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有效教研的思维特质

(一)目标导向思维

目标导向是高中语文有效语文教研的核心观,即教研活动要围绕统编版教材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达成这一核心展开,一方面,在统编版教材单元主题、学习任务群下确立教研目标,比如统编版教材整本书阅读部分,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思辨赏析能力。另一方面,分解教研目标,设计出可操作、可评价的教研目标,避免教研虚化 [1]。比如统编版教材文言板块,以学生学习文言虚词常见用法和文言文化内涵为教研目标,进行文本研习、方法指导、练习等环节,让教科研目标服务教研过程,达成教学目标。

(二)学生共情思维

学生共情思维,就是教研活动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思考学生的思维逻辑特点、学生的困难所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教研活动,要思考高一学生现代文阅读提取信息有困难、高二学生议论文写作逻辑混乱等问题。思考学情,避免教师主体、学生被动。如在古代诗歌教教学中,根据学生理解诗歌意象有困难的情况进行教研活动,通过共情、分组探究、个性阅读等教研活动,让教师知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让教研活动更加贴近实际。

(三)教学创造性思维

教学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打破教研的枷锁,满足统编本教材创新需要,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再造,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基于统编本教材人文主题加学习任务群的编排,尝试单元整合教研 [2],如乡土中国 + 乡土话题散文,尝试理解乡土文化的跨文本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可创新项目学习、情景教学等方式,如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可让学生做一做学校宣传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语言文字运用;资源方面可以尝试微课、思导图、文化纪录片等。

(四)模拟情景变化思维

模拟情景变化思维指教研活动要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前谋划解决方案,确保教学动态性和有效性。统编版教材提倡开放性和生成性,课堂教学往往出现学生思维跑偏、提出的问题不在教师预设范围内等现象,教研活动要模拟教学情境,如学生对《祝福》中祥林嫂悲剧性原因的理解与教师预设的偏差、写作课堂教学素材积累不够,不知从何下笔,讨论解决方案,教师要随着学情的变化调整教研活动方向,通过优化线上文本沟通,线下活动链接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二、落实高中语文有效教研的思维特质的有效途径

(一)以课程目标为锚点,强化目标导向思维

首先,带领教师研读统编版教材的课标、教材解读,了解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学习目标、素养目标,建立教研目标—教学目标—素养目标的对应关系。比如,基于思辩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设计议论文教研,培养学生逻辑论证的能力目标 [3]。其次,用目标分解的方式,将教研目标拆解为一个个过程。比如,将《论语》教研分为理解语录内容、分析思想价值、联系实际探讨三个过程,设计三个过程的评价标准,将教研活动指向目标、一层一层推进。

(二)以学生调研为基础,培育学生共情思维

一方面建立常态的学生调研机制,以听课、作业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征集学生的语文困惑、语文需求,如常态调研学生的阅读困难点、书写兴趣点等,为教研把好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将学生视角模拟环节引入教研过程之中,由教师扮演学生,切身体会学生学习的困惑,如诗歌教学中意象解读环节模拟学生语言,体会学生认知难点,鼓励教师在教研之后试教、反馈、根据学生学后体验结果反思修改教研,从而实现调研、教研、教学、反馈的闭环。

(三)以创新实践为突破,激活教学创造性思维

首先,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学校要搭建营造创新教学的氛围,为教师教学提供平台,组织教师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任务进行系统整理,结合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创新教研模式,还要对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现场演练,保证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实际。其次,要加强各学校之间的联动,学校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组织本校教师和外校教师进行观摩学习,然后根据本校实际开展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取长补短,增强教学目的。最后,创新教研成果的输出,通过内容创新和观摩学习对语文教学的创新教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学策略,并且逐步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

(四)以情景模拟为抓手,培养模拟情景变化思维

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情景模拟工作坊,对统编版教材教学中学生解读动态生成情景的突破,如对小说主题多元解读突破预设情境问题、线上教学中学生互动参与不够的解决对策等问题进行教师分组研讨、模拟演练。另外,教研组收集整理不同情景的教学案例,如诗歌教学中意象解读教学难点突破、写作教学中临时素材缺失的应急措施等,供教师随时查阅,最后,教师通过课后分享教学意外案例,分享经验,提升动态生成情景教学的应对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语文有效教研思维品质是落实统编版教材,促进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内在动力。目标主导是教研方向,学生共情是教学亲近,教学创造是模式突围,模拟变化是教学灵动,优化思维路径和实践方法,让教研切实成为教师专业水准的助推器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器,为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 符晓文 . 高中语文有效教研的思维特质及落实途径分析 [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5(15):38-39

[2] 韩莹莹 . 高中语文有效教研的落实途径分析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11):0017-0020

[3] 张霞 . 高中语文思维型课堂教学基本特征和建设策略 [J]. 中学语文 ,2025(7):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