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修复与富民行动相得益彰、治理与致富互为促进
杨志和 喇美荣 呼秀峰 任永霞 付丽
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乌海市 016000
序言:
随着各类矿山资源需求的增加,各个矿山企业都在大力扩大其开采规模,以提高产能,满足矿产资源使用需求。但矿山资源的开采要适度,过度的资源开发将会给矿区自然生态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矿区植被破坏、水源污染、土地占用、大气污染等都是开采所造成的,因此,国家对矿山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化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在绿色化发展背景下,各个矿山都应该结合其开采情况和自然生态破坏情况,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合理进行各种植物的配置,提高矿区绿化水平, 实现环境治理与致富互为促进。
我国作为世界矿业大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地质环境破坏、土地损毁、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矿山生态修复作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矿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矿山修复治理力度。自 2020 年起,已支持地方实施49 个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示范工程;而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更是累计完成了 480 多万亩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的治理。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为矿山修复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矿山修复内容已纳入长江、黄河、青藏高原保护等相关法律,并在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设立了专门的矿山生态修复章节,明确了地方政府和矿山企业的责任。
同时,我国还建立了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政策激励措施。通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审查制度、矿业权人信用信息监管和惩戒制度以及绿色矿山创建制度等,强化了对生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全过程监管。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矿山生态修复激励措施,释放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政策红利,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从而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积极性。
在岁月的长河中,矿山曾是工业发展的有力支撑,但也在不经意间留下了生态的创伤。然而,此刻,矿山治理用植物选择性研究修复工作,它如同一束希望之光,即将抹绿这片西北地区干旱、贫瘠、曾经荒芜的土地,开启生态重建的崭新篇章、同时为该地区富民行动增添动力,目前选育主要物种为以下三种:
1、四翅滨藜,四翅滨藜(学名:Atriplex canescens (Pursh) Nutt. )是藜科,滨藜属多年生半常绿灌木,高可达 2 米,无明显主茎,分枝较多,叶互生,叶片条形或披针形,叶尖渐尖或钝,正面绿色,背面灰绿色或绿红色,粉粒较多。花单性或两性,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数个成簇,雌花数个着生叶腋,无花被,苞片二裂,两性花着生叶腋,果为胞果,种子卵形,6 月中旬为始花期,6 月下旬为盛花期。原产美国中西部高原。为半干旱地区的典型植物,适应的土壤条件很广,高度耐旱、耐盐碱。四翅滨藜既是垦荒、退化牧场改良、恢复工矿区的废墟地带、道路两旁、盐含量高的荒漠地带植被、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从四翅滨藜的植物特性来说,它可以适应年降水量 150mm 以上到 350mm 降水量之间的不同的沙漠气候。可以说与梭梭相比,四翅滨藜种植范围更广泛。
两株四翅滨藜之间的间距是比较大的,大约相隔 1.5 米一株。在地表以上是四翅滨藜的枝叶部分,大约是 1 米,但地下的根系却十分发达,已经达到了3 米,而且还不断地在向两边进行拓张。
根据当地林草部门的测算,一株这样的根系,就能抓住大约 30 立方米的沙土。这也是为什么要在沙漠种植这样的沙生植物。另外,我们也了解到,四翅滨藜生长较快,每年可以收3 茬新鲜枝叶,也具有一定的饲草产量。
这位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奇“修复师”,正肩负着重大使命,准备在矿山上大展身手。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卓越的适应能力,仿佛是为矿山修复而生的绿色勇士。其独特的根系能够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不仅可以稳固矿山的边坡,防止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2、沙拐枣”学名 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沙拐枣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荒漠、半荒漠地区,以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等沙质土壤中。它们在这些极端环境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成为了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
沙拐枣的枝条曲折,常呈“之”字形开展,拐来拐去,形态独特,故而得名“拐”。这种枝条形态不仅有助于减少风对植株的直接冲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存水分,适应干旱的生长环境。
沙拐枣的果实形状虽然多种多样,但挂在树上特别像枣子,都是结满在树枝上,给人以丰收的印象。因此,名字中又有个“枣”字。
生态功能:沙拐枣茂密的枝条和强大的根系能够有效固定流沙,减少风蚀作用,保护土壤不被侵蚀,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沙拐枣的根系能够穿透沙层,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经济价值:沙拐枣的根或全草具有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瘀血肿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等功效。沙拐枣的枝叶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是优良的饲料资源,可用于饲养家畜。
观赏价值:沙拐枣独特的形态和生长习性使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园林设计中,多将沙拐枣作为观赏植物进行种植,增添景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同时,沙拐枣还有个显著特性,及自我无性繁殖,可以大大降低了育苗、移栽成本。
3、白刺:(学名 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是白刺科白刺属灌木,高可达 2 米。多分枝,枝弯曲先端刺针状,幼枝宽倒披针形,长椭圆状匙形,花较密白色,花瓣及子房无毛;核果卵形,有时椭圆形,熟时深红色,果汁玫瑰色,果核窄卵形;花期5-6 月,果期7-8 月。 因其枝条白色,尖端有刺,故因此得名白刺。 白刺分布于中国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等地,常生于荒漠和半荒漠的湖盆沙地、河流阶地、山前平原积沙地、有风积沙的粘土地。白刺为旱生型阳性植物,不耐庇阴,不耐水湿积涝,适应性极强,极耐旱、耐盐碱、抗寒、抗风、耐高温、耐瘠薄。一般繁殖方式为扦插和播种繁殖。 白刺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无危(LC)。 白刺性甘,味酸,温,有健脾消食,下乳,安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产后乳少,神经衰弱等症状。 白刺可耐盐固沙,其果实可食用或酿酒、制醋,果核可榨油,枝叶可作牲畜饲料
这项矿山修复植物选育研究工作,不仅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践行。它将成为一个典范,向世人展示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不忘对大自然的呵护和关爱。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西部地区矿山将在四翅滨藜、沙拐枣、白刺等旱生植物的守护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
作者简介:杨志和(1987 年09 月—)汉,男,甘肃武威,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煤炭技术开采与应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技术、产业导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