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创新路径
金林玉
如东县马塘镇马丰小学 江苏省 南通市 226400
引言
基础教育范围内,数学计算是重要学科的核心组成要素,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技能的培育有深刻含义。教育理念持续更新时,人们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更高的期望,尤其低年龄层的状况下,怎样建构扎实的计算知识体系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这是教育实践中很重要的问题。当前的教学进程中仍存有不少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难题既制约着教学质量改善进程,又妨碍着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探究更新方法并优化教学策略变得极为紧迫且必要。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方法僵化,趣味性不足
目前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多采用“讲解—示范—模仿—校正”的传统模式,教学方式呈现形式化、固化的特点,缺乏创新设计。有些教师过于依赖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经常布置“20 以内加减法口算题卡”、“百以内竖式计算作业”等,而忽视了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实践探究,这种填鸭式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使学生把计算当成单调乏味的任务,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9 加几”这一教学环节,有的教师直接教授“凑十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记住“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的口诀,却不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凑十”的深层原因,致使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记忆层面,缺乏深入思考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欠缺实用性
传统的低年级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都是在教一些抽象的数字计算,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计算的意义。当老师讲授“10 以内的加减法”时,经常是 443+2=? ” 447-4=? ”这样的数字习题,学生可以很快地给出答案,但很少有人能将这样的计算与“三个苹果加两个苹果”“七块积木取出四块”这样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从而不能形成“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这一思维。这样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学用脱节”,使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上。
(三)评价方式单一,忽略过程性发展
目前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评价体系存在明显的缺。过于注重量化指标,比如单元测验成绩和口算竞赛排名,只看重学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了思维发展轨迹、探究过程以及个体差异的全面考量。“20 以内退位减法”学习效果的评价中,有些老师仅根据作业或者试卷上的错误数量打分,无法判断学生是否采用“破十法”“补数法”等多样化的解题策略,也不能准确把握学习困难群体的进步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也许会加重学困生的心理负担,而且很难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和发展进程。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当中,创新教学策略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模式,把抽象概念融入到有趣的活动之中,像设计“数字寻宝”或者“计算接力赛”之类的互动环节,促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动态演示和虚拟操作工具来辅助讲解,这样就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领悟到计算原理,从而加强课堂的吸引力。而且,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开放式问题以及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且相互讨论,这样做既能够优化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又能够营造出一种积极愉快的学习气氛,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综合起来应用以后,会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塑造起坚实的数学根基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二)多元教学资源助力学习平台搭建
教育工作者需塑造起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体系,营造出沉浸式的进修氛围,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规划教学活动。拿超市购物或者家庭收支记录这类具体情境,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成联系实际的应用问题,促使学生领悟数学知识同生活经验之间的关联,而且,可以开发校本课程材料或者选用恰当的儿童数学绘本,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阐释计算原理。削减学习难度,依靠网络平台发出优良的数字资源,诸如互动练习软件和趣味数学应用工具,支撑学生展开课外的自主探究和知识巩固,凭借各种资源的整合,既可以符合个体差异化的成长需求,又可以拓宽认知范围,优化数学计算教学的趣味性和实际意义。
(三)构建差异化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当中,创建起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乃是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依照学生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性特征,制订出分层教学方案,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合适的教学节奏下稳步前进,“两位数加减法”这一教学环节之中,对于学力出众的学生而言,可以安排一些综合应用题来拓宽思维宽度;而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则要布置基础口算练习,慢慢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学习兴趣。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促使学生互相进步,按照分层设计的差异化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缩小学业差距,促使所有学生共同成长,这样的因材施教教学方式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以及探究热情。
结束语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时候,要重视评价流程的动态属性,反馈机制的高效运转。教育工作者借助课堂互动,作业提交,小组合作等具体方面,依靠实时监测工具,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发展轨迹。利用数字化平台或者智能分析系统,可以把各种数据变成可视化的报告,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家长也给予直观的信息支撑,进而达成家校协同育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评价结果的应用要突出激励作用,设置“学业进步之星”,“创新思维典范”之类的荣誉奖项,以此来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向前的动力,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朝向全面发展迈进。
参考文献
[1] 李明全.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J]. 新课程(上),2023(11):172-173.
[2] 苏东慧 . 基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创新路径 [J]. 新课程(上),2023(11):180-181.
[3] 王红梅 . 浅析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路径[J]. 教育现代化,2023(8):45-47.